评刘小荣的《细说水浒》

评刘小荣的《细说水浒》
文|张也
实话说,我对当下的图书不感冒,除了书的内容成了王大妈的裹脚布以外,错误百出让人恶心,连顶尖杂志上发的文章、大社出的书都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满嘴跑舌头,叫人看着看着脸上就发热。社会学家、教育专家、文学作家们不断地抱怨人们不读书不看报,我反问一句,你有让人放不下的书吗?错误百出的书不读反倒少污染。
最近无意中得到了一本作家刘小荣写的《细说水浒》,却让我读的昏天黑地,想放下都困难。这本38万字的散文用了73个章节,把施耐庵的《水浒传》从头到尾剖析了一遍,每个章节自成一体,全书又成为一个整体。一个章节就二三千字,除了文章短小精干以外,最根本的是作家的语言幽默风趣、文字功夫深厚、逻辑结构清晰、分析问题透彻。让人看了一章还想看下一章,常常弄的人茶饭不思,欲罢不能。这里班门弄斧的评论一下刘小荣的《细说水浒》。
1.分析问题透彻。在《细说水浒》这部书中,作家刘小荣不但对全书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地理、人物作了透彻的分析,而且对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做了深透的分析,让人觉得他的分析得有理有据,很在道理。
在第四章中说,扈三娘的死也许因为周围的人隐瞒而不知道,也许知道而不愿意说,也许忙麻木了说不出来。除了这三种原因还会有其他原因吗?不会有了,所以作家分析透了,也分析全了。
在第二十章里描写大宋盛世时代的腐败,作家用排比句子剖析了某一领域里的污泥浊水:文人逛窑子被津津乐道;官员包二奶比比皆是;民间纳小妾屡见不鲜。
还是在同一章里,作家刘小荣引用了原著中武大郎说的一句话:“我的兄弟武二你须要知道他的性格,倘或早晚回来却和你们说话”。就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作家却深刻的分析了四种情况:这是“善意的提醒”、也是“恳切的忠告”、更是“以身犯险”、当然也是“低能的要挟”。对一个老实人的话这么深透的分析,可见作家刘小荣确实用了一番心思。
在第62章里分析西门庆迷恋潘金莲时,引用了《孙子兵法》十分捱光里的五大前提:一是她的美貌、二是馿大的货、三是邓通的有钱、四是锦里藏针的忍耐、五是要有闲工夫。这5个条件说透了吧?还是在同一章里,分析了潘金莲的人品时说到:她是西门庆狩猎的对象;是王婆手里的玩物、是武大郎的牺牲品、是人神共愤的杀人淫妇。如此的分析是不是很透彻?
在第64章中,作家对梁山团队的一百单八将的分类也透彻之极。这一百零八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大致分为三个类型:身家性命派、安身立命派、暂且栖身派。读过《水浒传》的朋友们细细想一想,老宋领导下的团队是不是这三个类型。
2.语言风趣幽默。写文章的人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层面上的人写文章能把文章写通顺,不出现错别字,不出现语法错误这就可以了。中级层面上的写家则讲究文章的精练,能有一个字的不用一句话,能意思表达的绝不使用生冷倔强的直白。大宋时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成了语言精练的典范。刘小荣绝对是一个高级层面上的作家,他把文字把玩的滚瓜烂熟,写作已经自由自在了。他玩文字不是循规蹈矩,而是生动鲜活,风趣幽默。毛主席在抗美援朝的总结大会上说:“帝国主义应当明白,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伟人讲话既霸气又幽默。有人曾经对普京建议说:对待恐怖分子应该宽容一些,普京回答说:“宽容是上帝的事,而我只负责把他们送到上帝那里去”。这个伙计说话也非常幽默风趣。
刘小荣是高层次的作家,几十年的记者生涯,把他的文字功夫练的炉火纯青、运用自如、活泼鲜美。从《细说水浒》里完全可以看到这位文字大师的功夫,他选择的字、词、句时而让人捧腹大笑,时而让人耳目一新,时而让人拍案叫绝。他多次把《水浒传》的原作者施耐庵叫做老爹,而把宋江称为老宋,让人觉得风趣幽默,非常活泼。称施耐庵为老爹,除了年龄大以外,还有十分尊敬的意思,因为他写出了《水浒传》这本流芳百世的长篇巨著。称宋江为老宋的背后有看不起的成分在内,因为老宋把一支队伍带进了沟里,最后糟蹋了。除了年龄以外,老宋的所做所为没有办法让人们尊重,所以称他为“老宋”已经是很客气了。
在第20章里,形容潘金莲时用了“颜值颇高”4个字,这完全是现代人的活泼语言,让人觉得这位作家一点都不落伍。
在第64章中,作者说:“一个团队每每到了关键时刻,才能检验人品的成色”。说这句很有生活,把“成色”二字放在这里,感觉作家幽默的词汇充满了大脑,信手拿来就能产生特别的效果。
在65章中,作者说晁盖被毒箭射中,箭是用毒汁喂饱的,一般的人肯定说:“箭头是用毒汁㓎泡过的”,但是作家却用了“用毒汁喂饱的”这样的鲜活语言。这种风趣幽默的独特语言,能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足见作家的语言多么活泼幽默。类似的语言在《细说水浒》中比比皆是。
顺便用作家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作家:刘小荣这位作家的大脑是用活泼风趣幽默的语言喂饱的。如何?
3.为人释疑解惑。任何一部书都有许许多多疑问在里头,读者每当遇到理解不了的问题,大部分人一带而过、囫囵吞枣,并没有深刻的品读其中的内容。作家刘小荣在《细说水浒》中给大家帮了大忙,他把读者们读《水浒传》中所有的问题都做了解释,让读者读完了《细说水浒》才知道这个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水浒传》中除了武松打死了一只东北虎,李逵杀死了4只虎以外,还有许许多多描写人虎大战的场面,那么在古代人们手中都是都冷兵器,面对穷凶极恶的大虫是怎么解决的?作家在第28章中告诉读者:古代打虎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刀杀刀砍,一个是下网捕捉。简明扼要的解释,让读者松了多年积累下来的一口气,浑身轻松。
在第59章中,作家解决了大多数读者心中的疑虑。一百单八将中的吴用到底有没有用?无用为什么又被人称作智多星?作家解释了个中的原因,吴用是《水浒传》里非常有用的人物,第一他会武功;第二他手中的武器很特别,叫做铜链,这个铜链实际上是一个铜合金的三节棍,长约1米5,截面为三厘米。第三,他屡出其谋、屡取胜绩,他是梁山泊军事行动的高参谋士。他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给梁山老大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火并王伦;献出连环计帮老宋第3次攻克了祝家庄;用计谋让时迁盗甲许宁上梁山;假扮算命先生将卢骏义骗上梁山;还铺平了梁山去朝廷接受招安的艰难道路,以至于他能够成为梁山伯继宋江、 卢骏义之后的第3把交椅的拥有者,所以别看他名字叫吴用,外号智多星才是他的本质。
4.传播知识广泛。读完《细说水浒》才感觉到作家刘小荣的知识丰富的不得了。当记者、当编辑、当记者部主任几十年的知识积累丰富了他的知识宝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无所不通、无所不精。把一个《水浒传》读到了滚瓜烂熟的天地。书中的十大好汉、十大女性、十大恶人、十大龙套他都能背出来。他能把《水浒传》120回的题目倒背如流。连江湖上唤做“小旋风”的柴大官人是后周柴世宗的嫡派子孙他都掌握的一清二楚,谁还有这么广泛的知识?
《水浒传》中多次出现过老虎的场景,那么大宋时代为什么那么多的老虎?这个事情读者大约不去研究,而作家刘小荣却研究得十分透彻。从环境上讲,大宋时代的植被较好,森林覆盖面积大,随处可见灌木丛林,而且风调雨顺,有利于植被生长,这种环境里野兽繁殖非常快,所以猫科动物老虎必然多。从人口方面讲,北宋前,中原与北方的契丹、蒙古、西夏、女真的战争不断,人口巨减,这种情况便于老虎的生存。第3个因素是当时使用的是冷兵器,无论刀杀或者网套,毕竟没有老虎繁殖的速度快,这个历史知识作家给读者们提供了方便。
在第29章里,梁山泊把“聚义堂”改为“忠义堂”,简单的一个字却包含着复杂的路线斗争。跟晁盖继续啸聚一方,与官府作对,杀富济贫,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过快活日子。跟宋江一起改邪归正,接受招安,回归朝廷,戴罪立功,光宗耀祖。历史上的事件都是错走一步满盘全输。梁山泊的全军覆没就是错走了招安这一步。
在第30章里,作家刘小荣把“帽子”这个不起眼的东西都研究得十分深透。《水浒传》里多次提到一种帽子叫做“范阳笠”,“ 范阳笠”也叫做范阳毡笠,顾名思义“范阳笠”就是一种帽子,做这种帽子的材料有芦苇做的、有竹子做的、当然高级一些的是用毛做的。
在第21章里,作者说武松为了报杀兄之仇,从飞云浦杀到鸳鸯楼,身上带了三口刀,这三口刀就是腰刀、朴刀、戒刀。作者就这三种刀给大家做了深刻的解释。第一是腰刀,顾名思义就是腰上佩戴的,便于行走间动用;第二是朴刀,有短把的大刀,这是真正的兵器,属于大刀一类,木柄上装了长而宽的刀刃,全长可达人的身体,单是刀刃就一米多。第三是戒刀,僧人所佩戴的刀,在宋年间这是僧人的必 备物件,因为佛教戒律规定,这个刀只准割衣物用,不许杀生,所以叫做戒刀。
在第31章的作家给读者们讲述了蒙汉药的有关知识。什么是蒙汗药?蒙汗药和现代的迷药大致属于镇静一类的药物,其药理作用是通过麻痹和阻断感知神经,从而达到使人暂时失去意识的功效。
那么为什么又叫做蒙汉药呢?因为服用这种药物能让人患昏迷,汗腺等被阻断不挥发,没有泪、汗、唾液或者其他分泌物,及发生“蒙住了汗”的作用,所以被称作“蒙汗药”。读到这里你不能不佩服作家刘小荣的知识是多么的丰富。长知识了吧?大家读了刘小荣的《细说水浒》,一定觉得长了不少知识。
5.政治站位准确。一部《水浒传》经历了几百年的洗礼和大浪淘沙,最后成为中国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这部著作法家说法、儒家说儒、道家说道,众说纷纭,语无伦次。有人认为这是一部打打杀杀的土匪集合体;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哥们义气的教科书;也有人认为这是大宋朝廷的治国方略,但是《细说水浒》的作者刘小荣却认为这是一部政治立场十分明确的文学作品,它通过一百单八将的喜、怒、哀、乐和聚义厅的兴盛衰败,反映出了投降派的可悲的下场。虽然作者没有公开说出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他的《细说水浒》字里行间却渗透着明显的政治站位。作者的观点有三:一是深刻的分析了招安的原因、经过和结局。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运动,如果没有先进文化、先进理论的武装,失败是必然的,《水浒传》也没有逃脱这个命运。二是分析了被招安后的下场,108个风云人物大部分被朝廷迫害致死。三是招安后替天行道,实际上是替朝廷镇压了方腊这个农民运动,被朝庭用来以毒攻毒,作者认为这是“煮豆燃豆枝”的可悲人生。在作者刘小勇看来《水浒传》是一部反面教材,教育人们千万不能做投降派。
毛主席曾经说过:“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之中,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水浒传》的原作者施耐庵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描写了农民运动,从兴起到强盛到最后走向失败的大悲剧。《细说水浒》的作者刘小荣则经过深刻的精准的剖析,解读了这次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人们常说,作家就是思想家和政治家,施耐庵用艺术说历史事件,刘小荣用分析的办法说事件的原因,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政治站位和锐利的眼光是相同的。读了刘小荣的《细说水浒》,反过来再读施耐庵的《水浒传》,你肯定会有一种巨大的收获,有站在高处看庐山的美感。
刘小荣原来是《西安晚报》社的资深记者、记者部主任。早年发表过许多文学作品,还出版过几本著作,获得过不少大奖。在书的前言中,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吴克敬对刘小荣的评价有两点,一个骑自行车身体前倾,和趴在车上差不多。一个是他特别能扛。关于骑自行车身子前倾,我的理解是奋斗的人都这样,爬上坡时身体必然前倾,刘小荣无论什么时候都一直在奋斗,身体能不前倾吗?周恩来总理曾经和基辛格博士对话时,说我们中国人走路身体之所以前倾,是因为我们在向上努力,而你们美国人走路时胸部挺得高高的,说明你们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样的解释完美不?至于他特别能扛,吴克敬副主席没有展开说,我的理解是刘小荣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有一股子男子汉的气质;有不怕困难的意志;有不怕挫折的精神;有坚韧不拔的决心。一个能扛的性格胜过一打宣言,一打多少?十二个!
我的理解对不?这话得问吴克敬和刘小荣。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评刘小荣的《细说水浒》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