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读书品人 春天的军旗
文|汪开宏
1997年春天,有两位重要的人物离开了世界。一位是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93岁高龄离世;一位是被誉为“当代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的王小波,以45岁英年早逝。小平是务实者,用自已的行动改变了中国社会和人的命运。小波是个务虚者,企图用自已的思想改变中国社会和人的命运,成天梦想着解放全人类。结果十七岁那年被“装”上火车,到了云南,后来因病返京。北京不接受他,成了“黑人黑户”无业在家。一度时期,想当个司机,也曾想承包一座荒山,最后都无果而终。是读书和写作拯救了他,实现了自我解放,成就了一个有趣的灵魂,他说:
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看过他很多不同地方的照片,感觉他一生都在流浪着。他像是一个行吟诗人,在马上为自已吟诗,度过那些漫漫长夜。无论足迹走到哪里,有一只特别的“猪兄”与他相知相惜,很怀念那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千百年来,猪的命运只有一条路,养肥之后宰杀,供人们享用。但是这个“猪兄”,似乎不服从这样的安排。每天把自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气宇轩昂地招摇过市,并且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声音,尽说些不合时宜的言论。春天的时候还想谈谈爱情,这实在是有些大逆不道,最终招惹了权威,给它罗织了莫须有的罪名想将它送上绞刑架。而作为兄长的他无能为力,甚至于知道后选择了沉默。最后还是靠猪的智慧勇敢逃离这个可悲的地方。多少年以后,他一直不原谅自已: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有见过谁敢于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因为这个“猪兄”参照,他的头脑里经常风暴四起。傍晚时分,坐在屋檐下,看着天空慢慢黑了下去,心中寂寞而凄凉,感觉生命就要被剥夺了,变得沉默寡言。如果自已长此以往下去,他觉得自已会很快死亡。如罗素所言很多人二十几岁就已经死了,剩下的日子只是重复过去。他不想就这么死去,一次次地对人生进行彻底的梳理。尤其对人性、传统文化、国学各个方面进行深入解剖。如他所言,绝不向虚无投降,把笔触伸向生活过的所有东西。
1974年春天的一个黎明。小波在老家山东被村子里的高音喇叭从梦中惊醒。像往常一样,他急忙穿好衣服,勒紧腰带,推起独轮车,往地里送粪。乡亲们都说,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闹,地在坡上,坡度太陡,空手走都有点喘。一个人的重量一百多斤,一车粪的重量一百多斤,把这三四百斤重的东西推上二三百米高的坡地上去,相当于送到八十层高的楼房上,而且在吃早饭前要往返十几趟。推了几趟,他嘴里满是胆汁的味道,上气不接下气,双腿不停打颤,从北京带来的布鞋的后跟都被瞪得豁开了。那种原始的超过人体极限的体力劳动使他十分困惑,非得用这样的劳动方式来做吗,这样做到底有多大意义。
多年后,他到了荷兰看到运河边有个风车,风车下面有一片牧场。他惊奇地发现,这片牧场在一片低洼地里,远低于运河的水面,茵茵的绿草地里奶牛在静静吃草。那些草地的中央突起,四周环以浅沟,整个地面像瓦楞铁样稍有起伏,下凹的地方和沟渠相连,浅沟通向深沟,深沟又通向渠道,所有的渠道通向风车那里,这样一来哪怕天降大雨,牧场上也不会有积水,水都流到沟渠里,等着风车把水抽到运河里。如果没有这样精巧的排水系统,这个地方就不会有牧场,只有沼泽地。站在运河边,到处都是这种井然有序的牧场,而且这竟然是十七世纪荷兰人的作品。
他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联想起多年前自已在老家用手推车送粪的经历。他觉得如果老家住了十七世纪的荷兰人,肯定满山都是缆车索道,送粪排水这种活他们一定交给风能,犯不着用宝贵的人体生物能。既然人工往山坡地上推车送粪极其困难,往运河里排水费时费力。怎么就没有人就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是仅仅物质条件匮乏吗?还是缺少智慧的大脑?恐怕不是一句话说清楚的。也许从文化的基因里面、民族的性挌里面找到答案。
我也经历过相同的事情。三十多年前,我也用推车送过粪、割过麦子、拉过麦子、炎炎烈日下打碾麦子。当年我就是在被繁重的劳动和贫穷惧怕下,几乎是逃离农村的。我是幸运的,高考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摆脱了繁重的劳动。劳动最美最光荣,我也承认,但是那种近乎于挑战人体极限的劳动强度,我看不出美在哪里。从内心深处,谁也不愿意承受那近乎苦役般的劳动。现在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自然不会用人力劳动干那些活了,效率和效果更好,就是我乡里的那些兄弟们一谈起过去受的那种苦,都心有余悸。一直以来,有人不顾一切地歌颂那种劳动强度,一味地把乡亲们说成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而且作为一种美德宣扬,我一向是存疑的。
为什么我要读读他。每年春天,我都要选择一位心仪的人物与我一起漫步精神的春天。身边不乏有各种各样的成功人士,但缺少像他那样能够穿透生活本身的思想者。他尽管走了不太长的人生路,但多少人又走过他那样精彩的一小段呢。通过阅读他,可以让自已庸常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不致于被纷繁复杂的生活所淹没。
今夜,月正圆。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因为写春天的故事。因为1997年,偶尔在书架上看到了他逝去二十年之后他的哥哥王小平写的(我的兄弟王小波),便把他们俩作为今年春天的阅读者。夜晚把他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精神家园这些年的书都拿出来,摆在床头通读了一遍。从他的书中仿佛看到了自已的影子,觉得我们是一伙的,他就是我的另一半,我们精神上是相通的。但自已多少年顺着轨道滑行,在现实的泥泞中挣扎前行,向往纯粹又拒绝纯粹,没有如他那样顽强地在精神世界里孤军奋战。他的高度恐怕我永远是不可企及的,他对灵魂拷问的深度已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他对人的全面解放的探求。到现在也没有做出很好的回答,他的精神内核,源头在哪里,这是我一直想弄明白的。顺着他的哥哥行云流水般的描述中,似乎看见了那条路,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
童年时候,我们曾经经历过一个比较宽松、有些人情味的社会环境。只要不触犯某些禁律,寻找一个世外桃源并不困难。到了六十年代中叶,革命的钳子是越收越紧了,令人不由得想起安徒生童话中丑小鸭的故事:寒冬时分,湖面上是一片冰雪世界,只剩下丑小鸭在其中游泳的一泊活水。这冰面还在一天天聚拢。丑小鸭在不断缩小的冰域里游泳,徒然地抗拒着四周侵来的冰面。直到最后一天,寒风中,冰面合拢,丑小鸭被冻实在冰层里。
1966年,王小波14岁,王小平17岁,父亲是老革命,逻辑学家。1957年4月11日曾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后来被打倒。在那个几乎全民疯狂的革命年代,兄弟俩像个丑小鸭。童话世界在哪里,世外桃源在哪里,他们把政治看着一个令人发怵的热水池,只好“能避则避,实在无可规避的时候,也只好跳进去,那种感觉与哈克贝利星期天梳洗打扮,进入主日学校并无不同”。
由于出身的原因,我在学校里没有参加任何活动。整天无所事事,经常袖一本线装古诗,溜达到鱼塘边树荫下消磨时光,再后来根本不到学校去了,成了个彻底的逍遥派。
再后来,为了全家生存安全,他父亲不得不亲手烧掉自已的书籍,他写到:我听说写书的人都把自已的著作视为亲子,如果不是万般无奈,他怎么能亲手烧掉自已的孩子。此时此刻,他一定像黛玉焚稿一样内心泣血,我看着这惨痛的一幕,呆呆地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革命时代的行动,的确让人心痛,早早地刻在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有什么样的经历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来。他写的那些东西,那些会思考的奇异的花朵,蹲下去,是一阵风,贴着地面,亲吻大地的气质,心有猛虎,细如蔷薇。站起来,仍是一阵风,妖娆多姿,顾盼生辉,让一切成了风的形状,奥尔坷德的(小妇人)中马区夫人对女儿说:眼因泪水多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所有的苦难都变成了日后的辉煌,尽管那都是些孤独的辉煌。他的沉默就是他的语言,他说,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永远不要成为一个低智无趣的人,我已经五十多岁了,也亲身体验了人生中的种种滋味。一直努力成为一个平和、温暖、有力量的人。但总是想得多做得少。和他相比,我们都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从不迷信书本,更不迷信权威,对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总要问个为什么,对大家都约定俗成的事情总要质疑背后的逻辑。独立是他的精神符号,纯粹是他的人生底色。就连他的爱情,也纯洁的不染一丝尘埃。李银河说:我爱过你,现在仍然爱着你。值得爱,爱就会来,他的爱情已经超越了儿女情长,他一生,都在用心丈量人生,他生命的张力,不能用长度衡量。其实,热血沸腾也罢,沉默寡言也罢,作为一个孤独的战士,战场上才能看见真实的面孔。他一生,都在用文字和行动反抗自已,一如他那铿锵有力的爱的宣言
和你在一起
你是我的战友
因此我想念你
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
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
你是我的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