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思维 -【底层逻辑】读书笔记

最近在看95后知名作家吕白的新作品【底层逻辑】,其实我之前并没有听说过他,只是在珍新闻的订阅上见过一篇他介绍新书的文章,觉得观点确实新颖,于是看到新书一出就放书架上还第一时间看了。确实如书的副标题那样,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实现逆袭的书。不过也不能指望看完带来人生颠覆性的底层构架重建,正如作者所说:书都是过去的观点,不必全部有印象,关键的一两个信息掌握了就行。我觉得很有启发性的地方还不少,串联起来就是破圈思维。效果和破窗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
简要的说,这是他从亲身经历领悟的道理,这也是为什么他认为读一百本书不如和一百个人交谈有用的原因。他在大学时曾经为了合群逃课熬夜和室友打游戏,因为他在大一入学的时候就对辅导员谈话时讲到的”六度法则”印象深刻,就是见到世界上任何想见的人大概只须通过六个人作为媒介。因此,他认为大学一定要好好积累人脉。殊不知这样错过了很多他想要做的事。改变他的是一次与师哥的谈话,这位师哥告诉他:当你还不能独当一面的时候不要勉强自己去合群,那不是属于你的世界。他就是这样过来的,一味的迎合群体,自身没有积累实力,大四考研不过,公务员没考上,只好找了一分月薪两千的工作。而相反的是一个不合群的同学,他总是一个人去图书馆自习室,同学都取笑他。直到有一天听说他考上一所这个学校没人考上过的名校研究生,听说面试时考官抛给他一个犀利而问题:你觉得你相比名校的学生有什么优势?他的回答是他做过的科研成果,答案让考官彻底折服。于是,吕白吸取师哥的教训辞去了班长职务,专心于做自己的事。他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的目标是什么,他的答案是将自己喜欢做的事作为未来的职业,他喜欢的事首先浮现在脑海就是他的老师曾经夸赞过他写的文章很好,他要成为一个能用三个厉害来形容的作家,他要做的就是把人生路径产品化,抓住每个机会丰富自己的阅历。
然后,他真的打造了一条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线”,在大学毕业前,他写出了阅读量十万加的文章,加入当时最著名的自媒体公司实习,然后融资创业赚到了人生第一个百万。当然,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他的创业失败,从零开始。他辞掉山东一家创业公司的合伙人职位,开始了北漂生涯。本来他作为合伙人即使不干事月薪也有一万,但事情或者说他的生涯转机在于他和同事听了一个北京专家的讲座,专家是一位有着三百万粉丝的博主,她的文章基本阅读都在十万加,有的阅读达一百万,评论点赞都有几万。他的眼睛瞬间亮了,他发现她提问的方式,精神语调用词都很完美,甚至PPT都制作精美无懈可击。她介绍的文章标题架构和底层逻辑方法让他醍醐灌顶,记下了很多笔记。而旁边的同事却一直玩手机,看他那么兴奋还以为他看上了那个妹子。当听到他说那些她讲到的有效方法时,同事仍然不屑一顾,他说:“这样的讲座在北京数不胜数,只有你这样的小白才会少见多怪。”于是,吕白产生了辞职去北京发展的念头。他并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即使他住过北京25元一晚的青年旅社。
他入职北京一家媒体公司后,还在实习期他就成了公司最刻苦的那个,他每天只睡四小时,每天写三篇文章,一个月后他发现自己的文章采用率居然倒数第一。他认识到其实将努力看的太重反而会失去更多,他通过观察他的领导,发现他可能一星期只有一篇文章,但往往都是写出来很受读者欢迎的文章,领导会花时间从知乎贴吧寻找灵感,会在群里向读者调研他们想看的标题。于是吕白放松下来,花了半月写了一篇十万加的文章。他有次参加一些知名自媒体大咖的聚会,他见到了好几位自己崇拜的作家,通过群向他们发出了加好友的请求,然而回应他的只有两三个,这让他认识到这是因为自己对他们而言没有利用价值,只有当他成为厉害的人,他的人脉才会”价值千万”。

接下来,他写了两本书联系到出版社,出版社总裁教给他重要的一课。总裁对他的才华表示很欣赏,愿意合作。他感到心血终于得到肯定,非常高兴,然而合作的条件给他泼了冷水。这位前辈提出给他6%的出版分成。这让他第一反应就是不能接受,合作被他否决了。这位总裁留下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思考,他说:这位年轻人是可造之材,本想好好培养的,可惜了。
第二天,他想通了,立刻联系那位总裁,同意了他的条件,但他也要提一个条件。总裁笑着问他是什么条件,他说印刷至少两万册。总裁立刻同意了,而且不留余力的帮他做宣传,书的销量不错,他的名气因此打响。接下来,他持续写出几本畅销书,当年拒绝加他微信的作家都主动来加他好友。他知道自己凭借让利的思维成功破圈了。
还有一个破圈思维就是跨领域交谈。每当有下属想要离职时,他都会让他和三个信任的人聊聊,其实人往往迷茫时自己已经有了答案,只是需要一个向内探索的机会。比如他自身做短视频的经历,一次他因为管理问题焦头烂额,很晚打车回家。司机看他愁眉不展,于是想用自己当司机几十年的经验来开导他。司机说出他自己的故事,之前他每天赚300,后来接入滴滴,每天里程不变的情况下每天能赚一千多。这是因为滴滴算法给他派发了有用的订单,减少了无效的里程。这让他突然想到了解决困境的办法,改变审核方式,让每个员工审核的是他擅长的领域,这样就提高了效率,事倍功半。有时自己遇到的困境在跨领域的”门外汉”看来只是很简单的问题。
写到这里,我想起这本书的作者在微信读书下的评论,他说只要读者看完了这本书,不管好评差评,只要写300字的感想放到评论区截图然后私信发给他,他都会免费送一本实体签名书送给该读者。这一让利举措,让我第一时间阅读这本书而不是珍藏,并且对他的文章很受用成为他的粉丝。再看评论区,他收获了非常多的新读者,再次成功破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破圈思维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