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娅 生活是用来改变的]读后感

可能我是为了了解直播是怎么成为风口的,才打开了这本书。也算是纠正自己的偏见。然而,看了几页发现薇娅其实很会讲故事,不过我仍然没有打算看完这本书。直到昨天下午做饭时干脆听这本书,不知不觉听了一小时,深深的陷入了薇娅的‘‘小说‘‘中,仿佛看到了一部以她为主角的电影。接下来谈几点这本书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首先,我对薇娅的印象就是她很拼,很有影响力,但从来没有看过她的直播。这本书的安排也很新颖,开她的丈夫做序,讲是夫妻两一起打拼十多年的经历。
薇娅用了个很专业的开头‘‘废话不多说,上链接。‘‘,原来这本书就是她用一个个链接把自己的经历串联起来,很短的一个个链接也形成节奏感,让这本书读起来很提神。薇娅从2001年开始孤身一人到北京打拼,至今已经奋战二十年。她曾做过服装店的导购,其实那也是她的原点,作为第一份工作,她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学习着关于服装这条产业链的一切。后来她的母亲放心不下她,来北京开店。薇娅想要辞职帮母亲,店长还挽留她,希望她能早上在这里工作,下午再去母亲的店。这样的双份‘‘打工‘‘让她非常辛苦,但她的名言之一就是‘‘我不怕苦,就怕没有机会。‘‘
接下来,她认识了初恋海峰。那时她在打拼,他在大学跳街舞,一次她与姐妹聚餐,一位长发的‘‘混混‘‘青年来问她要号码,薇娅冷漠的说‘‘我没有手机,姐妹们走了。‘‘青年没放弃‘‘你手上的不就是吗‘‘。于是薇娅仍旧不客气的说‘‘我只说一次,你记好了‘‘。然后头不回的和姐妹离开了。结果过了几天的一个半夜,海峰给她打了个电话。虽然没接到,她还是发短信过去质问是哪位深夜打扰她。于是两人就通过短信认识了。后来一次,朋友从外地来看她,她就请教海峰该去哪玩,海峰就亲自来和她一起招呼朋友。虽然是第二次见面,但薇娅觉得对他有种自来熟的感觉。
接下来,他和她就开始做服装店。当时薇娅眼光独特,通过把海峰的衣服拿来试穿,大胆尝试在店里推出男性最小号的适合女性穿的嘻哈装。受到附近电影学院女生的欢迎。接下来她以低成本开了分店。当时她认为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一定可以成功。然而这是她跳入的第一个坑。两个月后,她果断关了分店。她觉察到分店生意惨淡是由于选址不好,人流量少,这点关于做生意非常重要。
她跳进的第二个坑是‘‘当歌星‘‘。当时她和海峰准备做批发服装,找了个工厂招工做管理。结果发现工人的流动性很大,根本不是她想象的那种运行方式。正是那时,她遇到一个海峰的朋友建议她签约出唱片。海峰非常支持她只因为她说过‘‘我还蛮喜欢唱歌的‘‘,两人关掉了服装店,她的名言之二就是不留退路才能坚持到底。然而两人几乎花光了积蓄,她的梦想依然遥遥无期。于是海峰重操旧业开店来支持她。有次,她发现两人已经不是想见就能见了,于是她决定放弃这个梦想,然后和海峰结婚了。据说海峰是那种看电影从来不落泪的人,结婚那天却是唯一一个哭的厉害的人。
薇娅没想到的是从前走过的那些弯路成为了她接下来做淘宝店的宝贵财富。起因是一位顾客来了两次说某款衣服在淘宝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到,然后再也没来,于是薇娅决定试水做电商。她在淘宝店卖自己厂生产的衣服,起初几个月没有起色。直到一位前辈要她转变为‘‘线上思维‘‘,要包邮加低价。薇娅开始不同意,认为如果遇到顾客不满意退货,那一单就要亏20多。那位老师纠正她‘‘如果卖出一百单,退货一两单,不也能赚不少吗?‘‘于是薇娅瞄准了双十一,做活动第一天营业额就突破十万。第二年突破一百万,不过这次她由于订单量太大,导致赶工出现质量问题导致退货和差评,反而亏了几十万。她痛定思痛,决定从差评开始,改正问题。其实最大的问题是‘‘体量不够‘‘,她认识到空有流量不行,必须‘‘量力而行‘‘。接下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踏入了直播的风口。
这是一次淘宝店小二邀请她参加直播比赛,她加入了。结束之后,一位淘宝直播负责人打电话质问她‘‘你们怎么做的,数据好的不真实。‘‘薇娅调出后台数据,没有造假迹象。于是她凭借着这次成就感积极参加淘宝的每次直播,而且都获得了第一名。
‘‘多啦薇娅‘‘登场得明天再写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薇娅 生活是用来改变的]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