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信条]中几个小细节

诺兰这部时隔三年的电影承担起了拯救影院的重任,电影上映一天以来收获了几乎两极分化的评价。有人认为这是超越[盗梦空间]的杰作,也有人认为过于烧脑略显枯燥,豆瓣评分低于诺兰其他影片的平均9分。就笔者的感受而言,更倾向于同意一位网友看完出来伸出的三个指头。他认为这部影片值得三刷,第一遍感受那种逆转的双线剧情,可能看的一脸蒙圈;第二遍则真正开始享受这部电影的情节;第三遍则作为‘‘列文虎克‘‘关注诺导留下的丰富细节。
原来片名[tenent]源于古希腊石板上雕刻的单词,意为‘‘掌控‘‘,中文翻译为信条则是把男主在未来创立的间谍组织于其寓意区分开来。而且男主的名字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他简单的称自己是这次行动的‘‘主角‘‘,这到没错。他创立这个组织的目的就是逆转回到过去阻止全人类被毁灭。
这就涉及那个著名的‘‘祖父悖论‘‘,未来一位女科学家发明了‘‘熵减算法‘‘,她意识到这个算法可以毁灭人类于是把它分成八个部分埋藏到过去的八个地方。因此男主就和同伴尼尔还有凯特三人一起阻止boss萨托收集算法。当然这个熵减算法是不符合物理规则的,诺兰把这个不可能加入到了谍战题材中,就有了这部极具野心的作品。
二号男主尼尔其实就是未来男主的组织招募的特工。虽然当下男主并不认识他,但未来他们已经认识了很久,这次尼尔回来执行的是一次有去无回的任务。但尼尔却没有把未来发生的事告诉男主,为了避免干扰他当下的判断。
那么时间是如何逆转的呢?影片设置的一个莫比乌斯环的连接点就是闸门。通过这个闸门就可以逆转时间,逆转过后的人需要用氧气面罩提供‘‘逆氧气‘‘才能活动。于是就提到了这部影片最烧脑的‘‘时间钳子行动‘‘。也就是分成红蓝两个小队,红队代表过去正常时间行进的队员,蓝队则等候红队结束后逆转到过去形成对策以达到影响过去从而改变未来。两队刚好形成了一个包围敌人的钳子。在这过程中,如果以boss萨托为视角可以清楚理解到这部影片的主题--宿命论。过去无法改变,只能不断加深对过去的理解。我怀疑诺导是因为看了特德姜的那部天方夜谭般的科幻小说[呼吸],因为故事整体架构和主题都如出一辙。观众觉得困惑是因为不自觉从红队或者蓝队的视角来看,那些爆破打斗的逆转现象是诺兰设下的‘‘伪烧脑‘‘。
值得一提的是男主二号尼尔竟然是[暮光之城]的那位男主,笔者此前都不知道他的名字。男主只在影片中在尼尔的面前做过一次信条的手势,可能是为了纪念那位即将为自己挡子弹的尼尔。有人猜测尼尔可能就是凯特的儿子max,他的发型确实和尼尔挺像,虽然没有露正脸,也没有其他证据表明。这细节需要诺兰来解答了。还有这次影片操刀配乐的竟然不是他的老搭档汉斯季默,不过听着倒是一样的风格,据说其中的几段模仿了巴赫的正反合一的手法,就是把一段对称乐谱正序和倒序一起播放。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电影[信条]中几个小细节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