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采石矶大战奇迹的南宋第一英雄虞允文

文/刘永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出了全世界十二位千年英雄(1001年—2000年),其中就有中国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当选为“千年英雄”,体现了法国人对苏东坡的热爱。只是一个中国古代文人突然间被外国人称赞为“英雄”,多少有点出乎中国人的意料之外。

其实,就在苏东坡的家乡,四川眉山市还真诞生了这么一位能文能武的英雄人物,他就是与苏东坡同为宋朝人的南宋文人虞允文。当代伟人毛泽东在批阅《续通鉴纪事本末》一书时,为之赞叹到:“伟哉虞公,千古一人。”这位“虞公”指的就是虞允文。无可置疑,虞允文也是当之无愧的“千年英雄”。那么,这位虞允文到底何德何能?就连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都为之折服呢?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大定元年十一月,金朝皇帝完颜亮发动侵宋战争,统帅大军南下,企图一举吞并南宋。宋金双方在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展开决战,大宋王朝危在旦夕。在此国家民族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虞允文挺身而出,带领宋军,力挽狂澜,以1.8万人大败17万人金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而奠定了南宋长期偏安执政的根基。大宋文明得以延续,万千生灵免遭涂炭,虞允文文韬武略,居功至伟,的确堪称“千古一人”。

一、崛起的官二代

虞允文(1110-1174),字彬父,一作彬甫。隆州仁寿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虞氏家族相传为唐朝名臣虞世南的后裔,虞允文是虞世南的第十七世孙。虞世南德高望重,颇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倚重、赞赏。而且虞世南是书法大师智永的学生,得其真传,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其书法自成一体,影响深远,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虞氏家族世代诗书传家,人才辈出,虞允文从小就受到了良好家风的熏陶。

虞允文的祖辈、父辈都在朝廷为官,他的父亲虞祺曾经担任潼川路(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转运判官,官至太常博士。按照宋代优待官员的荫补制度,虞允文因为父亲的关系,荫补进入仕途,出任官职。可以说虞允文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人,是个真资格的“官二代”。

据《宋史》记载:虞允文“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博览群书。虞允文不断学习成长,其诗文出众,其书法秀美,成为远近闻名的青年才俊。虞允文体格强壮,身高“六尺四寸”,接近2米,风度威仪,让人一望就感觉是堪当大任之人。史称他:“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人望而知为任重之器”。

不幸的是,虞允文年纪轻轻,母亲就过早离世了。他悲痛万分,日夜守候在母亲坟前哭泣,身体也因为太过伤心而变得瘦削骨立。相传,他的孝心感天动地,连天上的鸟儿都来到他母亲坟前的枯树上搭窝,来陪伴他、劝慰他。虞允文见母亲去世后,父亲形单影只,孤苦多病。就决定留下来陪伴、伺候父亲,时间长达七年。这期间,他错过了多次职位升迁调动的机会。

父亲去世后,虞允文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参加了科举考试,当年,他就进士及第。虞允文用自己的才华、能力证明,自己并非是个只知道坐享其成的纨绔子弟。虞允文随即被朝廷任命为彭州(四川彭州)通判,之后,又被朝廷任命为黎州(四川汉源)、渠州(四川渠县)等地的知州,成为令人瞩目的政坛新星。

二、采石矶大战

绍兴三十年(1160)十月,虞允文受朝廷委派,以贺正使身份,出使金国。虞允文本为两国交好、缔结和平而来,却在金国感受到了金人嚣张、异样的气氛。在迎宾馆,虞允文面对金人要求他比试射箭技艺的挑衅,毫不畏惧。他拔弓怒射,箭箭中的,众皆惊异,于是金人只得甘拜下风。

当时,金都暗中流传着金国皇帝完颜亮的诗句:“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其气势汹汹、一统天下的野心,昭然若揭。虞允文侦查到金国正在大量运送粮草,日夜赶制舟船,明摆着正在准备一场大战。虞允文感觉军情十万火急,急忙要求动身回国。临行前,完颜亮假惺惺地对他说:“我赶制舟船,不过是想乘船到洛阳去看花罢了。”虞允文回朝后,立刻汇报了敌情,提请朝廷立即加强防范。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朝皇帝完颜亮终于悍然发动了侵宋战争。完颜亮统帅大军南下,杀气腾腾,势如破竹,一路打到了和州(今安徽和县)。完颜亮进入和州后,大肆拆房造船,并且临江筑祭坛、杀黑马祭天,准备在十一月初八在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登陆,强渡长江。如果长江天堑不能守住,南宋政权必将危在旦夕。大敌当前,前线宋军却不战自溃,宋廷为之震动,连宋高宗赵构都做好了准备逃跑的打算。

此时,宋军前线指挥官王权因为逃跑被朝廷罢免,而接替王权负责江防的诸军统制李显忠尚未到任,江防部队无人指挥,宋军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十一月初六,前来犒师的中书舍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虞允文见军中无主帅,情势危急,便挺身而出,主动担任江防指挥。他召集统制将军张振、王琪、时俊、戴皋、盛新等人聚议,动员和组织部队抵御金军进攻。

虞允文对大家说:“如果让敌人渡过江去,你们就是跑了也没有用。现在前有大江,地利在我。我们应该奋力抵抗,阻止敌人渡江,一定能在死中求生。而且国家养你们这么久,难道就不能拼死一搏,为国而战吗?”。众将都回答说:主要是没人出面来主持、指挥。虞允文说:“李显忠还没到,我愿带领大家在此拼死一战!”将士们受到鼓舞,决心奋勇和金军殊死战斗。虞允文同时许诺给部队将士发放犒劳军饷,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虞允文会同众将领,对江防作了周密的部署,严阵以待。  

十一月初八,完颜亮统帅数百艘战船,自采石矶西杨林渡,向南岸进发。金国战船绝江而来,扑向南岸,70余艘先头战船已迫近岸边,大队金军开始强行登陆。虞允文沉着指挥,他驰入阵中,动员勉励将士。大将时俊手执双刀,奋勇出击。士卒们无不以一当十,拼死抵抗。登陆的金军全部被歼灭,赶入江中。宋军水军则以海鰌船猛冲金军船队,并施放霹雳炮迷敌眼目。由于金军不熟悉长江的水面情况,船只的稳性和机动性又很差,大部分船只被海鰌船撞沉。虞允文又组织弓箭手齐射,金兵纷纷落水。金军虽伤亡惨重,但从早至晚仍然坚持鏖战不退。

为了迷惑金人,虞允文还在岸边布下疑兵,在激战之际,制造了主力前来增援的假象。而此时金军渡江船只已经损失过半,又误以为宋军主力抵达,于是调转船头逃遁。宋军水陆配合,大败金军,歼敌4000余人,首战告捷。

接着,虞允文连夜调整部署,将一部份战船置于上游。以另一部兵力堵截于杨林口(今安徽省和县东20里),封锁金军船只出江的河口,伺机歼敌。第二天清晨,金军果然再次发起了进攻。宋军上下夹击,先以神臂弓射退金骑兵,继而海蝤船横冲直撞,霹雳炮声震如雷,烟雾迷漫。宋水军再战获胜,焚烧敌船300余艘。

十一月十二日,完颜亮在采石矶渡江失败后,率军退至扬州。虞允文预料金军妄图改在瓜洲渡江,占领京口(今江苏镇江),继续南侵。十六日,虞允文主动向部队统帅请命,亲自率军1.6万人到达京口,阻截抵御敌军。虞允文还让宋兵日夜驾驶着车船在江面上游弋,车船在江面上回转如飞。金兵感到震惊,军心开始动摇。

采石矶之战大败,京口又不得渡江,军事上的失败加剧了金军内部矛盾。完颜亮到死也没料到,眼前与自己兵戎相见、一较高低的斗争对手,正是去年那位自己曾经亲自接见过的高个子宋国使臣,虞允文似乎天生注定就是他的克星。

完颜亮全然不顾对他极为不利的现实,依旧一意孤行,逼迫军队强渡长江。他下令金军三天内必须全部渡江,否则予以处死。完颜亮的部下意识到强渡长江只能是死路一条,渐生反意。十一月二十七日,在金将耶律元宜的带领下,金军缢杀完颜亮于瓜洲渡。随后,金兵大举北退,向新登基的金世宗完颜褒效忠、归顺。金朝皇帝命丧黄泉,金军溃败,南宋王朝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采石矶之战是一场水军对决的典型战例。金军不悉水战,宋军却能因势利导,战法灵活多变,充分发挥水战之长,创造了这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三、国之栋梁,名垂青史

虞允文本是一介书生,一名文官,他当时到采石矶只是去执行朝廷慰问部队的任务。但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指挥军队奋力抗击金军。而且,虞允文有勇有谋,指挥得当,体现出超人的英雄气概,实在令人佩服至极。虞允文一战成名,史称他:“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

采石矶大战之后,虞允文受到朝廷重用。次年,虞允文出任川陕宣谕使。他与大将吴璘共同谋划,一举收复了陕西数处州郡。乾道元年(1165),虞允文官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主管朝廷军事。乾道三年(1167),虞允文出任四川宣抚使、知枢密院事。乾道五年(1169)虞允文官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位极人臣。在宰相任内,他大力提拔贤良之士,任用胡铨、周必大、王十朋、赵汝愚、晁公武、李焘等人才,励精图治,南宋王朝大有中兴、繁荣之势。乾道八年(1172)秋,虞允文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职务,再度赴四川总理军政事务,并被封为“雍国公”。在到任一年多的时间里,虞允文不断筹划由四川出师北伐,以实现光复中原的宏愿,最终积劳成疾,于淳熙元年(1174)因病去世,终年六十五岁,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淳熙四年(1177),宋孝宗诏赠虞允文太傅,谥“忠肃”。

虞允文死后归葬眉山仁寿县故里。虞允文墓,别名“丞相坟”,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丞相村西的玉屏山。玉屏山呈圈椅形,虞允文墓就位于圈椅之中,坐东向西,呈椭圆形。墓前立有石碑一通,碑文为“宋丞相虞忠肃公墓”。

虞允文墓是眉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地绿树成林,环境肃穆清幽。墓前有纱帽山,右靠李家山,左依龙脑壳山,山下有溪水清流,气势雄伟。虞允文墓地前建有仁寿虞公陵广场,广场上塑立虞允文雕像。这里距仁寿县城16公里,距眉山市32公里。紧邻着黑龙滩风景区,是黑龙滩风景旅游区支线上的著名景点,一年四季,前往参观、凭吊的游人络绎不绝。

精忠报国、建功立业是古代读书人从小就树立的远大志向,虞允文无疑是他们之中成功的典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儒生能够真正做到以天下为己任、文韬武略皆有建树的英雄人物,后世也只有王阳明、曾国藩等寥寥数人而已。

“伟哉虞公,千古一人。”,他的英雄事迹必将激励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作者简介:

刘永,四川绵阳人,现为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微信名:水云相依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创造采石矶大战奇迹的南宋第一英雄虞允文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