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与《闲情偶寄》

李渔与《闲情偶寄》

史飞翔

酷暑难耐,意兴阑珊。遍扫书架,想找一本可让人静下心来的书。最终目光落在了这本《闲情偶寄》上。薄薄的一本,素净典雅的封面,又是硬壳,很适合卧读,于是便开启了一场“精神之旅”。

李渔名气很大,被誉为是“东方的莎士比亚”。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不仅如此,他还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真正的畅销书作家、出版家,在小说、戏曲、园林、史学、饮食、服饰、养生、出版、绘画等诸多方面,都领一时之风骚。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八月初七,李渔出生于江苏如皋,父亲李如松是个经营中草药的商人。彼时“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可以说李渔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的生活,眼界较常人要开阔很多。十九岁那年父亲病逝,家道开始中落。
李渔自幼聪慧,襁褓中即识字,“四书”“五经”过目不忘,总角之年便能赋诗作文,下笔千言。据说,他每年都要在自家后院的梧桐树上刻诗一首,以警戒自己不要虚度年华。然而,李渔的仕途并不顺利。明朝末年,29岁的李渔第一次到杭州参加乡试,不幸落榜;32岁时,他再赴杭州应试,哪知局势动荡,只得中途返回。不久,明朝灭亡,求取功名的道路从此化作了泡影。经历了此番国破家亡,李渔一度心灰意冷、焦灼不安。

清顺治八年(1651),已年过不惑的李渔举家迁往杭州,开始了他文人、书商兼剧团老板的生涯。康熙元年(1662),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李渔再次迁居金陵。筑“芥子园”别业,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一时声名大噪。康熙五年(1666)和康熙六年(1667),李渔先后获得乔、王二姬,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达官贵人府邸,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是李渔一生中生活最稳定的一个阶段。1672年、1673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家庭戏班土崩瓦解,李渔的生活也开始陷入困顿之中。康熙十六年(1677),李渔复归杭州,在云居山东麓修筑“层园”。康熙十九年(1680)农历正月十三,一个大雪纷飞的凌晨,李渔撒手人寰,享年七十岁。

李渔是一位创造力极为旺盛的高产作家,后世出版的《李渔全集》收录李渔创作、著述、编辑、点评之作,共二十卷,五百多万字。作为小说家,李渔著有《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等,为后人所重。孙楷第先生有“戛戛独造,不拾他人牙慧”之誉,认为“说到清朝的短篇小说,除笠翁外,真是没有第二人了”。作为剧作家,李渔传世的剧本有《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巧团圆》《凰求凤》《意中缘》《玉搔头》,合称《笠翁十种曲》。另有《偷甲记》《四元记》《双锤记》《鱼篮记》《万全记》《十醋记》《补天记》《双瑞记》等八记是否为李渔所撰尚有疑问。其诗文论著合为《笠翁一家言全集》,计有文六卷、诗三卷、词一卷、《闲情偶寄》六卷。

《闲情偶寄》是李渔最得意的一部著作,是他一生艺术、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在《与刘使君》中,李渔自称:“弟以前拙刻,车载斗量,近以购纸无钱,每束高阁而未印。独《闲情偶寄》一书,其新人耳目,较他刻为尤甚。”足见他对此书的重视。《闲情偶寄》,又称《笠翁偶集》,分为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有234个小题,是中国第一部倡导休闲文化的专著,堪称生活艺术大全、休闲百科全书。全书处处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体验与理解。

余观《闲情偶寄》,常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居室》《器玩》诸部中,作者时时别出新裁;《饮馔部》中,寻常蔬食,娓娓道来,言之有味,令人口舌生津;《种植部·草本第二》论花草而以菜花殿后,称道其“盈阡溢亩,令人一望无际”之美,“一气初盈,万花齐发,青畴白壤,悉变黄金,不诚洋洋乎大观也哉”诸语,直令观者心醉。全书最让我欣赏的当属最后一章《颐养部》。此章李渔全方位地论证了富贵、贫贱、家庭、道途以及春夏秋冬的行乐之法,提出即事即景就事行乐的主张:“睡有睡之乐,坐有坐之乐,行有行之乐,立有立之乐,饮食有饮食之乐,盥栉有盥栉之乐,即袒裼裸裎、如厕便溺,种种秽亵之事,处之得宜,亦各有其乐。苟能见景生情,逢场作戏,即可悲可涕之事,亦变欢娱。”

林语堂先生在其作《生活的艺术》中写道:“在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个重要部分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导引。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他是一个戏剧作家、音乐家、享乐家、服装设计家、美容专家兼业余发明家,真所谓多才多艺。”

林语堂先生说得没错。李渔的一生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多才多艺,至情至性。”李渔在《闲情偶寄》里,曾这样写道:“人们被名利缰锁,过得惊风骇浪,实在不容易,不如及时行乐。”李渔一生既能“入世”,也能“出世”,无论是落魄还是富贵,李渔一生都未曾亏待自己,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并享受乐趣,将日子过成一首诗。这样的人生态度正是我们当下所需要的。

史飞翔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李渔与《闲情偶寄》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