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人生智慧

《红楼梦》中的人生智慧

史飞翔

《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社会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人的“必读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著名红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原副会长蒋和森先生曾说:“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但不能没有《红楼梦》。”资深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一生痴迷《红楼梦》,自称是“解味道人”,老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如欲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精义,读古经书不如先读《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百科全书”,对佛、道、儒三大传统哲学思想进行了熔炼,取其精华;对经书、诗词、曲赋等中国代表性经典文学作品进行了创新性演绎,创造性转化。“红学”是新国学,是中华文化之学。同样,著名美学家、南京大学教授潘知常称《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众书之书”、“书中之书”,是“国书”。所谓“国书”意思是最能代表中国人的精神底色和中国文化的高度。

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持久性,常读常新,日久弥新。《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具有永恒性、持久性、现实性和当下性的书。例如《红楼梦》中的平儿。平儿是王熙凤的陪嫁丫鬟,贾琏的通房丫头。平儿聪慧、干练、心地善良,又善于处世应变。正如她的名字,平儿为人处事“平平”,很会运用平衡术。这种平衡突出地表现在生活与生存之间追求一种平衡,在环境和处境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平儿深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她总是奉行“中庸哲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心地善良。在贾府那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平儿不断地寻找自我平衡,也不断地平衡着身边的人和事。在这样的夹缝中她不仅保全了自己,而且还一步步地提升,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这得需要多大的人生智慧。难怪连贾宝玉都要感叹平儿“独自一人面对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她竟能周全妥帖,实在不一般。”如果大家留心一下的话,平儿这个形象在当下社会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如今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大量存在的秘书、办公室主任很大程度上都与“平儿”相似,几乎面临着相同的处境。所以,只要社会上还存在着秘书、办公室主任这个角色和阶层,“平儿”就永远不会过时。《红楼梦》的价值和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至今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各个阶层的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每个人从中都能找到自己。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每个人眼中、心中都有一部属于他自己的《红楼梦》。阅读是内心的投射。阅读的本质就在于借着阅读不断地发现自己、反省自己、成长自己。读书是为了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人,读不读《红楼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红楼梦》是一部跨越时空的宇宙天书。它诉说的人情世故、生离死别、出世入世、爱恨情仇,无地域之别, 无时空之限。西方人有句话:同样一个堂吉诃德,少年人看了会发笑,中年人看了会沉思,老年人看了却想哭。同样一部经典,不同的年龄阶段读,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少年时读《红楼梦》幻想着自己要是贾宝玉该多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那么多女孩子整天围着、宠着,简直爽死了。20岁初入职场,那时羡慕林黛玉的心直口快,率真、高冷、孤傲。做什么事都直来直去,刀子嘴豆腐心。但越往上走,越觉得人心难测。30岁结婚生子,开始喜欢薛宝钗,察言观色,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棱角开始被社会磨平,懂得了人情世故,懂得了圆滑,但生活也随之变得麻木、无趣,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40岁再读《红楼梦》,一下子变得通透,原来生活是自己的,和别人并没有多大关系,一个人没必要太在意外界的评价,说实话你没那么重要,总统死了都有人干。红楼梦是部奇书,无论哪个年龄段来读,都能找到得趣之处。中年之后读红楼,像是在雪后看风景,更乐于欣赏的,是枯索处的各种滋味。

作为中国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是一本值得一辈子反复阅读的书。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位于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你愿意,你都能从《红楼梦》中看见自己。你怎么读《红楼梦》,你就怎么做人。《红楼梦》永不过时。

史飞翔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红楼梦》中的人生智慧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