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史飞翔
裘法祖教授是我国外科的开创者,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他的“裘氏刀法”出神入化,“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他要划破两张纸,下面的第三张纸一定完好无损”。裘法祖被同行誉为是中国外科的一把“宝刀”,然而裘法祖自己却说:“我的主张是能够不开刀的就不需要开刀,开小刀能够解决问题的就开小刀,如果必须要开大刀的人,要开得彻底,要开得好。这是我的三个原则。”由此可见,裘法祖刀法的精髓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重要的是技术背后的那种精神。
在2005年举行的一次外科会议上,时届九十高龄的裘法祖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左传》念道:“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他解释说,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指做学问。裘法祖在会上呼吁,医生首先是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好人。一个好医生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裘法祖是我国医学界的泰斗、国内外知名的医学专家、中科院院士,但他从来不摆架子。病人不论身份贵贱,凡是预约的,他都提前到诊室等待。病人的来信,他每封必回。凡是找他的病人,无论身份高低,从不“例外”,都全身心投入,直到病人满意。医学界人士都知道,裘法祖会诊从不收费。90多岁高龄的他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一个电话马上过来,风雨无阻。看完病直接回家,谁要是给会诊费,他就生气、发火。裘法祖说:“医生一个错误,病人却要为之付出一生的代价。”为此,每次手术前后,他都要亲自清点每一件手术器械、每一块纱布。从医69年,施行手术无数,未错一刀。他的手术台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手术台。直到去世前几天他仍坚持拄着拐杖查房。
裘法祖经常教育学生:“医术不论高低,医德最是重要。医生在技术上有高低之分,但在医德上必须是高尚的”、“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医生治病是将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去”、“做一名好医生一定要有仁爱之心,医学要有人的温度,要温暖病人”。
据说,在古希腊时代,凡是立志从医的人都要在科斯岛的一株老梧桐树下宣誓:“无论至于何处,遇男遇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人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祗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尚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共殛之。”同样有位哲人也说过:“如果没有信仰,现代医学就不能生存。现代医学既非艺术也非科学,它是一种宗教”。遗憾的是今天的医学虽然是越来越“科学”了,但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疏远,一点点地背离了它的初衷。在一个只治病不治人的时代,我们多么期盼能多几个像裘法祖那样的温暖人心的大医。毕竟,“医者,仁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