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隆基:参政而不知政
史飞翔
罗隆基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系清末秀才,一生以教书为业。受父亲影响,罗隆基自幼爱好古文及诗词,有“神童”之称。1913年,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全国招生,罗隆基以江西考区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1922年,罗隆基考取公费留美学习,先后入威斯康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学。出于对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拉斯基的敬慕,转赴英国留学伦敦经济学院,师从拉斯基教授,成为拉斯基的得意门生,后获政治学博士学位。1928年秋,罗隆基从英国学成回国,任上海光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同时兼任吴淞中国公学政治经济系主任。
此后,罗隆基先后担任《新月》杂志主编、天津《益世报》主笔等。此间,他公开发表演讲、撰写时政文章猛烈抨击国民党腐败统治,从而招来暗杀,幸而未死。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沦陷,罗隆基辗转云南,执教于西南联大,仍坚持论政,成为抗战时期“中间力量”的领袖人物。抗日战争胜利后,罗隆基投身民主运动,与周恩来、董必武等来往密切,得到他们的鼓励与帮助。此时罗隆基和中国共产党保持密切合作,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1949年9月,罗隆基以中国民主同盟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建国后,罗隆基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委员、森林工业部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世界和平大会宣传部长,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罗隆基大学学的是政治学,政治学是其专业,但纵观其一生之实践,他是参政而不知政,很多言行都不合时宜,可以说终其一生都没有弄明白什么是政治。1949年解放前夕,毛泽东、周恩来在北平接见了罗隆基。罗在与领导人的谈话中对民盟的未来和发展做了一番天真的设想:实行协和外交政策,不要向苏联一边倒;民盟盟员与中共党员彼此不要有交叉;民盟要有自己的政治纲领,可以退出联合政府,成为在野党。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罗隆基的想法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和不切实际。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决定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运动。罗隆基对此并不认同,他提出国家应以“国士”礼遇知识分子。不仅如此,罗隆基对新政权中权力的分配也心怀不满。同样是民主人士,章伯钧任政务委员、交通部部长,史良出任新中国首任司法部部长,而罗隆基只任政务委员,对此他是颇有怨言。1956年,国家决定从林业部分出一部分业务,成立一个森林工业部,任命罗隆基为部长。罗隆基发牢骚说:“我可以做外交工作,但是人家叫我去管木头。政府给我森林工业部,我也不懂业务,其实不如叫我搞司法部还恰当些。”1957年5月,中共中央开展整风运动,号召民主党派人士向党提意见。罗隆基在发言中建议:“由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委员会成立一个平反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不但要检查过去三反、五反、肃反运动中的偏差,它还将公开声明,鼓励大家有什么委屈都来申诉……这个委员会包括领导党,也包括民主党派和各方面人士。”这一系列的出格言论终于导致了罗隆基悲剧命运的发生。
1957年夏天,罗隆基开始受到批判。这些批判中最厉害的一部分恰恰来自他昔日里的一些民主党派朋友甚至包括他的秘书,这一切使得罗隆基百口莫辩。“反右”运动开始后,他很快被打倒,成为中国第二号大右派。此后他被撤销民盟中央副主席职务、全国人大代表资格,同时撤去森林工业部部长职务,工资从四级降到九级,处境每况愈下。出于对知识分子的保护,周恩来约见了罗隆基,转告他有人想邀请他到香港办报:“如果你想去的话,随时都可以去。不论去香港,去美国,都可以。我想你是不会去台湾的。”罗隆基却坚决地对周恩来说:“我哪都不想去,我死,也要死在这里。”
1965年12月7日,罗隆基因心脏病发作在家中凄然去世,终年六十七岁。
史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