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先生”王蘧常
史飞翔
王蘧常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他治学严谨,文史哲艺俱通,著述宏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兼书法家。由于他平时从不自伐,也不喜欢别人对他的吹嘘。所以外界反而不大了解他在书法上的绝高造诣。著名学者、书法家谢稚柳先生非常钦佩王蘧常,称他“是章草,非章草,实乃蘧草,千年以来一人而已”。日本书法界则称其为“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推崇备至。王蘧常之所以能赢得世人如此尊崇不仅是因为其书艺,更重要的在于其人品学问。
王蘧常不谙酬酢,年少时曾以世交之谊拜谒某公。此公当时炙手可热,前来拜访者络绎不绝,宾客盈门。坐而求见者二十余人,皆屏息以待。至晌午,此公犹未出。王不耐,拂袖而去。日后,此公特地接待王蘧常,询问他不待接见即离席之故。王答:“野性难驯。”某公大笑不已。
王蘧常曾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光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据说他授课,上课即来,下课即走,从不与人寒暄,独来独往。在某高校教书三年,居然不识该校校长及教务主任。王蘧常教书不大认识同学,往往见过三四面,还要问尊姓大名。但是他读书,记忆力却相当好,他作文老是诘屈赘牙的,可是讲课新名词特多。他跟人闲谈,眼睛睁得挺大,讲课老是合着眼。他平时挺和气,一上讲坛就威严得可怕了,这些全是矛盾,因此学生们私下里喊他“矛盾先生”。
王蘧常对康有为颇崇敬,自称弟子。实则他和康氏有未成事实的翁婿关系,原来康氏有鉴于王蘧常幼年颖慧,愿以幼女同恢许配给他,可是王蘧常以康家门第太高,齐大非偶,婉言却之。此后康氏幼女在沪愚园路寓邸遭车祸,抢救无效死。王蘧常闻之,深为悼惜。后来才娶沈钧儒的堂妹沈静儒为其贤内助。
王蘧常善书,尤以章草形世。有朋友请他写扇,王写毕,中间脱漏了几个字,朋友说:“脱了字了”。王一瞪眼说:“你要我替你写字呢,还是替你抄书?”。一天,校工阿火畏畏缩缩的说:“先生能不能替我写一副对子,我的儿子结婚用。”王蘧常笑道:“可以可以。”当场即书,上款写道“阿火校友文郎合卺之喜。”王蘧常写信草得厉害,阅者大半不识,端详好半天,才晓得一个大概。王信封上也写草书,怕邮递者失误,只好在旁边再加上小注。王蘧常练字很勤,但有人请他写字,却非常的懒。一把扇子写一两年。如果催促他,则说:“抱歉得很,一两天内,一定交卷。”可是过了一百个一两天,照样还是不交。王蘧常有一老友,因此和他绝交,愤愤曰:“这一点面子,这一点交情,还够不上写几个字,算什么老朋友!”王蘧常曾有润格云:“疏懒成性,不胜文字之诛求,往往失欢朋好,常用疚心!”一次,开导师茶话会,众人事先约定,待王来,即把他包围,不许走。王蘧常无奈,只得答应写字,想不到他越写越起劲,一共写了三十多副对联,众人一致恭维他:“挥毫落纸如云烟”。王道:“这何足道,何子贞(何绍基)晚年,一天尚能写七十幅呢!”请王蘧常写字,除如此包围式的请求,一般是不大容易奏效的,但也有例外。冯其庸写文章,称自己在无锡国专时,无论是老师和学生,都纷纷到春麟堂去买纸,请王蘧常写字,王每天要写数十幅,以至几天来春麟堂的纸为之脱销。
王蘧常一生坎坷曲折,饱经忧患。他在逆境中始终保持气节,光明磊落。抗战时期,王蘧常身为学者、书家、词人,生活却十分清贫。当时敌伪大学以重金聘请他上讲台,王蘧常宁可举家食粥,坚不应聘,他说:“君子不受嗟来之食。”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民族气概。
史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