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苦”与“痛” -《饥饿的小女孩》

艺术家的“苦”与“痛”
史飞翔

凯文·卡特是南非杰出的新闻摄影家,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获奖作品是《饥饿的小女孩》。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1993年在苏丹北部一个名叫伊阿德的村子拍下的。当时的苏丹正值叛乱,凯文·卡特以“自有记者”的身份和他的朋友——另一位自由摄影师西尔瓦来到苏丹的北部边界去拍摄遍地饿孚的苏丹的叛乱活动。

一天,他看到这样一幅令人震惊的场景:灌木丛中,一声微弱的哭泣,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趴倒在地上。而就在不远处,蹲着一只硕大的秃鹰,正贪婪地盯着地上那个黑乎乎、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即将到口的“美餐”。凯文·卡特抢拍下了这一镜头。拍照后,他将秃鹫赶走,目送小女孩远去,然后坐在一棵树下,点起一支烟念着上帝的名字,放声恸哭。

西尔瓦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卡特不停地嘟嚷着想要拥抱他的女儿。1993年3月26日,美国《纽约时报》首家刊登了凯文·卡特的这幅照片——《饥饿的小女孩》。接着,其他媒体很快将其传遍世界,在各国人民中激起强烈反响。1994年4月,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公布,凯文·卡特荣获“特写性新闻摄影(Feature Photography)奖”。然而,让世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普利策颁奖仪式结束后的3 个月,即1994年的7月27日夜里,警察在南非东北部城市约翰内斯堡发现凯文·卡特死在他的小货车内,显然这是一次明显的自杀行为——他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套了一截绿色软管,把废气二氧化碳导入车内。人们在他的遗体旁找到一张了纸条:“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这一年凯文·卡特33岁。

人们如何都不明白是什么导致了凯文·卡特的自杀行为。事实上,凯文·卡特从一开始便处于矛盾冲突和痛苦之中。他非常失望,非常愧疚,愧疚他当时只顾了摄影而没有救助那个贫弱的小女孩,愧疚他的艺术荣誉,不是来自对苦难的抵御,而是来自对苦难的欣赏。在领奖台上,当他接过金杯时,他突然想起了那个小女孩,一刹那间,他仿佛听到全世界都在责问他,那个小女孩呢,难道她只是为了让你拍一张照片吗?卡特深深自责:“我没有抱起那个小女孩,我感到十分、十分后悔。”

作为一名记者,凯文·卡特捕捉苦难,身临现场,屡屡出入生死之境,遭受无数精神上的冲击和折磨。他心存道义,视他人苦痛为自己的苦痛。但是,凯文·卡特无法原谅自己。他因为自己没能进一步帮助那个小女孩而陷于一种空前的精神的煎熬和自我道德良心的遣责。于是,他自杀了。

凯文·卡特的自杀让我联想到了当下我们的艺术家。他们的自我开脱,他们的人格分裂,他们的言行不一。伟大的哲学家罗素说过这样一句话:“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感情统治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求,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于人类痛苦无以伦比的怜悯。”

放眼望去,当下有几个艺术家肯为人类承担苦难呢?虽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但人心却不尽相同:有的人的心脆弱得像水草,有的人的心粗糙得像木头,有的人的心坚硬得像磬石,有的人的心残忍得像刀锋。这是基于此,我才对凯文·卡特深怀敬意,在凯文·卡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良知——那就是,对于他人痛苦的深刻体验能力。

史飞翔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艺术家的“苦”与“痛”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