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能够封存,回忆却常常惠顾。如果回忆是本仓促的书,我情愿一翻再翻;如果回忆能够下酒,我宁愿一醉再醉。
永不消失的记忆
文 / 樊秀芬
这几日多雨,感觉春天姗姗来迟,又似秋天不约而至,亦或者春秋合谋干掉了夏天,生了个孩子叫连雨天。二女又即将中考,心情跟着莫名的紧张起来,莫名的不安,莫名的激动,无以名状,幸亏我们都有过莫名其妙的时候……恰逢好友转发的木中记忆征文,那段记忆汹涌而至,瞬间泪目。
我是1988年考入木头营子高中的,作为北半部学生来讲,当时这所高中是神圣的学府。张凌校长严肃认真,对待事情一丝不苟,不怒而威,让人望而生畏。副校长张耀老师,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给学生做思想工作总是切合实际,寓教于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是新建学校,师资力量却很雄厚,很多老师毕业伊始,纷纷来到木中,壮大了木头营子高中的教师队伍。
记忆深刻的是当时的“风尘三剑客”——王立恩老师、王中华老师和徐永贵老师。他们和男同学可以说是亦师亦友亦兄弟,是当时木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高一的语文老师正是如今在市政府任职的王立恩老师。王老师走路生风,讲课干练利落、幽默诙谐、妙语连珠且深入简出,令人记忆深刻,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王中华老师授课历史,当年常穿一件红色西服,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上课更是生动有加,中外历史融会贯通,让你时而与古罗马人民同呼吸,时而又身临风雨飘摇的南湖红船,亦或在“西安事变”中扼腕长叹,总是让人感同身受。
等入读高二,我下学期因神经性头痛休学,再去续读时,恰逢现在已是市级特级教师的胡文凤老师教语文。胡老师当时有“冰美人”尊称,走路腰板笔直,纯公主范。上课时,课堂秩序鸦雀无声,渊博的学识干练的授课掷地有声。“诗仙”李白,才女李清照,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总是款款向我们走来,隔空饮酒对诗,余音绕梁,韵味无穷。我那时爱上语文应得益于胡老师,歪打正着地《为了将来不后悔》获当年校园征文特等奖。只是我辜负了她的期许,这是此生最深痛的遗憾。
高三时王厚义老师任班主任,同学私下里称老班为侠士,上地理课声音高亢,学生不时捧腹大笑。我老家是沙性土质,干旱少雨,土壤流失严重且没有水浇地,那年月纯是靠天吃饭。老班当时形容我们那里的生活状况是“种一坡打一车,扬一簸箕煮一锅”特别真实的写照。当年我和几个要好的姐妹活动课去伙房交米,回来时因自习课迟到进而被老班在讲台上罚站,当时竟不以为耻的笑了。老班见此大怒,说作为女同学却脸如方砖厚。可我们听后越发的笑了,因当时评书《白眉大侠》正热播,我们听成了脸比方舒安的厚,如此这般付出了罚站一个自习的代价。现在想来高中阶段的老师对你严厉那是真的为你负责,若是不理会你,那是真的对你放弃了。
值得一提的还有刘志军老师,记得复读时刘老师讲授语文课。虽只教几堂课却记忆犹新。他当时第一堂课没有带讲义,穿一身蓝中山装大步跨上讲台,带着浓重的鼻音说:“今天给你们出一道谜语”,他说什么东西早晨走路四条腿,中午走路两条腿,晚上走路三条腿?片刻后,见同学默不作答,他转身板书了一个“人”字,进而给我们上了一堂“何而为人道”的课。这些年总想起这一幕,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铭记一生的。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依稀旧梦,莫名心疼,感谢那些爱岗敬业的老师,给我们的那些精神财富。幸有可回首的那些木中记忆,在这浮沉的人世间依旧美好如初。也正是木中的那些流年,让我们在面对当下的生活中,懂得珍惜家人,懂得珍惜朋友存在的朴实温暖与感动,在最美的人间烟火气中深情而执着地活着。
作者简介:樊秀芬,汉族,1970年出生于赤峰市敖汉旗北部的小山村,喜欢读书却无缘大学,在北方的土地上辛勤地劳作着,在尘世中平安快乐地向阳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