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节选自卡尔·荣格【瑞士】的著作《荣格自传》
一个犹太妇女的病例令我记忆尤新,她是个丢失了信仰的病人。开始时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我不认识的年轻姑娘找我看病。
她大概向我描述了一下自己的病情,正当她说话的时候,我心里想:“我根本不知道她说了些什么,也不知道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没想到我恍然大悟,她一定是患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恋父情结。
(个人书评:恍然大悟是一种疗愈性的感悟,往往需要很多信息的积累、情感的连接以及咨访双方的共鸣和相互信赖。)
第二天,我的预约门诊一直忙到了下午四点。这时一位年轻妇女出现了,她是个犹太人,是个富有的银行家的女儿,长得漂亮,穿着时尚,智商很高。
她已经做过一次心理分析,但是那位医生却移情于她,最后只好恳求她再也别到他那儿看病了,因为她一来,便意味着破坏了他的婚姻。
这位姑娘多年来一直遭受着严重的忧虑性神经症的折磨,而她那次心理分析的经历,自然加重了她的病情。
我从既往病史入手,但并没有发现什么特殊性的东西。她是个适应性极强,已然西化了的犹太人,是个彻彻底底的文明人。
起初,我并不知道她遇到了什么麻烦。但是我突然间想起了自己做过的梦,于是想道:“天哪,原来她就是我梦境中的小姑娘。”
(个人书评:在无意识层面,类似的共时性信息常会发生在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更加常见的是,来访者们刚开始联系咨询师时的方式和态度,就已经开始传递他们对这段咨询关系的怀疑、猜测、期待、理想化或者防备等心态了。)
但是由于我仍然无法从她身上看出恋父情结的蛛丝马迹,便开始询问她祖父的情况,这是我在处理类似病例时的习惯。
这时,她把眼睛闭上了一小会儿,然后我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我要求她谈一谈自己的祖父,进而了解到她祖父是个犹太教教士并且隶属于一个犹太教派。
(个人书评:咨询师总会有“马上意识到”某个重要信息的时候,这是基于长期大量的理论积累、细致的人生体验,以及对来访者的深度理解和共情的基础之上的。咨询师们往往是先有了“灵感”,然后能够从过往的理论体系中找到依据来验证它。)
“您是说‘哈西德派’吗?”我问道。她说:“是的。”
我继续就此提问:“要是他是犹太教教士,那他有过机会当圣徒吗?”“有过,”她回答道,“据说他是某种圣人而且拥有第二视力。不过这全是胡说八道,根本没有这回事!”
(个人书评:很多来访者会断然否认自己的潜意识。他们十分确信自己以为的就是自己以为的那样,但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往往藏着另一个相反的声音。不过没关系,否认正是他们长期形成的自我保护习惯,只有随着咨询的进展,他们才会慢慢释放那些真实而又压抑得很深的东西。)
听到这里,我便从既往病史中得到结论,也明白了她的精神病史。我向她解释:“现在,我要告诉您一件您可能无法接受的事情。您爷爷是个圣徒。您父亲却背叛了犹太教,他背叛了那种秘密并背弃了上帝。于是您便得了精神病,因为您对上帝的恐惧已经深入骨髓。”
这席话给了她犹如晴天霹雳般的一击。
第二天晚上,我又做了一个梦。
我在家里正在举行招待会,天哪,这个姑娘也在场!她走到我跟前问道:“您有雨伞吗?雨下得正大呢。”
我真的找来了一把雨伞,乱摸一通想把它打开。正当我要把伞给她时,我竟然跪了下来,仿佛她是个天神似的。
我把这个梦告诉了她,一周以后,她的精神病痊愈了。
(个人书评:神奇的疗愈时刻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甚至来访者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更有甚者,一部分来访者会以为那些疗愈跟咨询师毫无关系,而是被其他方式治愈的。而对一个荣格派咨询师来说,其实来访者是否认可自己的咨询效果,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这个梦告诉我,她并非是个肤浅的小姑娘,而是在外表之下隐藏着一个圣人的素质。她没有什么神话观念,因此她天性中这一最本质的特征便无法找到表达自己的方式。
但实际上,她却是上帝的孩子,命中注定要完成她那秘密的意愿。我要唤醒她身上的神学和宗教意识,因为精神活动对她来说不可或缺。
这样以来,她的生活便会呈现意义,而精神病的痕迹也随即消失了。
在这个病例里,我没有用任何“方法”,只是觉察到了一种“内在指导力量”。我向她解释这种力量,她的病便痊愈了。方法在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上帝的敬畏”。
我常常看到有人因为满足于对人生问题片面或错误的回答,从而患上了精神病。他们追求地位、婚姻、名誉、外在的成功和金钱,虽然他们获得了寻求的一切,可生活仍然不幸福,自己还得了精神病。
这种人通常局限于极为狭窄的精神视野中。他们的生活缺乏内容和意义。
如果他们能够发展成为个性丰富多样的人,他们的精神病一般来说便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