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节选自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美】的著作《儿童的人格教育》
我们通常认为,有些孩子之所以比另一些孩子更善于说话和表达,这完全是因为他们更有语言天赋。其实不然。
有语言障碍或与别人有交流障碍的儿童通常缺乏强烈的社会情感。有语言障碍的儿童通常是由于被过分宠爱的缘故。
这些孩子在尚未表达自己的愿望之前,母亲就已为他做好一切了。孩子没有感到说话的需要!从而也就丧失了与外界的接触,丧失了社会适应能力。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孩能说能听,不过,他的父母既聋又哑。每当孩子受伤的时候,他只是流泪,而不哭喊。这很有意义,而且也很有必要,因为他的父母可以看见他流泪伤心的样子,而听不到任何伤心的哭喊。
(个人书评:语言、劳动、创造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很可能都是因为没有获得体验、使用和锻炼的机会,所以就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性。)
一个拖沓的孩子背后总有一个帮他尽力收拾的人;一个撒谎的孩子总是受到了一个颐指气使的成人的影响,这个成人总是试图通过强硬和严厉的方法来纠正小孩说谎的毛病。
我们甚至可以从孩子吹牛的习惯中找到环境影响的痕迹。这种小孩通常渴望受到赞扬,而不是成功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他在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总是渴求来自家庭成员的赞扬。
疾病经常会给儿童留下难以消磨的印象。儿童对于诸如危险的疾病和死亡等事情,常感震惊和震撼。疾病留在心灵的印记,会在后来的生活中显现出来。
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只对疾病和死亡感兴趣。其中一部分人会找到发挥自己对疾病感兴趣的正确之道,他们成为了医生或护士;但更多的人却一直担惊受怕,疾病的阴影在他们的心里挥之不去,严重妨碍了他们从事有益的工作。
因此父母要注意避免孩子在童年期间太受疾病的影响。他们应该让孩子对此类事情有所准备,避免他们受到疾病突如其来的打击。
要给孩子这样的印象:生命纵然有限,关键是要活得有意义。
我们经常发现,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大多曾是祖父母的“最爱”。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祖父母的“疼爱”会导致孩子后来的心理疾病。
因为所谓“最爱”要么意味着溺爱纵容,要么意味着挑起孩子间的相互竞争或相互嫉妒。许多孩子会对自己说,“我是祖父的最爱”,这样,他们一旦不是其他人的“最爱”时,就会感到受伤害。
我们绝不应该责备家长,而是跟他们达成一种协议,改变他们的态度,使他们能够改善教育方法。
许多父母听不进任何建议。他们会感到吃惊、愤怒、不耐烦,甚至会表现出敌意,因为教师把他们和他们的孩子置于这样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境地。这种家长有时会无视自己孩子的毛病,闭眼现实。
但是他们现在却要被迫睁开自己的眼睛。他们对教师大发脾气,显示出一副不容接近的样子。
如果一个家长已经习惯了用严厉的言辞和表情来摧毁孩子的自信,那么他自然很难在10年之后突然改换成一种友好、仁爱的态度和方式。
即使这位父亲突然改换了一种态度,他的孩子开始也并不认为这种变化是真实的和真诚的。他会认为这是一种权宜之计,他要很长时间才会相信父亲的这种态度转变。
(个人书评:耐心,是很多家长最缺乏和最需要加强的方面。不管是对待孩子的成长,还是对待自己的成长,都不能期待一蹴而就。要有耐心和毅力,坚持正确的方向,不断地反复尝试,这样才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
实践和勇气是教育工作的基本要素。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对儿童的教育不断有新观念、新方法和新理解的时代。科学正在破除陈旧的教育习俗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