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当爱情成了神话,依然值得相信。​

众多的爱情故事中,我最喜欢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那是一个关于等待的、孤独的爱情故事。

爱一个人可以等多久?

51年9个月零4天。这是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一直都准备好的答案。

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等待中,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费尔明娜·达萨并非忠贞不渝地爱着彼此,这个爱情忽视并非我们在偶像剧中看到的那般彼此。

小说的结尾,船长升起了代表霍乱流行的黄旗,永远被放逐但又永不分离。

“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

写这本书时的马尔克斯57岁,已经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写下了《百年孤独》这样的传世之作。

不知写下结尾处“一生一世”这四个字的马尔克斯会不会觉得自己也是个矫情的老头?

反正我是笑了,竟莫名觉得可爱。

马尔克斯在谈到这部小说的创作意图时说:“这是一部爱情长篇。大多数的爱情故事都是凄凉的,总是来个悲剧收场。而我所写的这部小说里,那一对情侣是事事顺遂,他们是完完全全的快乐。在我看来,快乐是目前已经不时兴的感情。我却要尝试把快乐重新推动起来,使之风行起来,成为人类的一个典范。”

马尔克斯从庞大纷繁的生活中,选取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高尚的、卑鄙的、坚贞的、孤独的、圆满的爱情故事,又抑或是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两个人都历尽千帆,不再年轻,再相遇,透过你饱经沧桑的容颜,再一次爱上那火热的灵魂。不是一腔孤勇,而是在“霍乱”的旗帜下,平平相守,永不分离。

他在《百年孤独》中写过,面对压迫、掠夺和孤单,我们的回答是生活。无论是洪水还是瘟疫,无论是饥饿还是社会动荡,甚至还有多少个世纪以来的永恒的战争,都没有能够削弱生命战胜死亡的牢固优势。

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的谈资,给文艺中年们留下这么多关于爱情的想象,不知道马尔克斯是不是在某个角落,拿着一枝玫瑰,确切说,应该是那种有岁月质感的枯红,献给这人间。

小说里的爱情,包裹着孤独的内核。生活里的爱情,是灯火阑珊处的携手相伴。

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但他们又都同时爱着我。”这句话来自我13岁的学生。

我好奇孩子们眼中父母的爱情是什么样子?我好奇孩子们心目中什么是好的爱情?在媒体人慧丽的启发下,我在线向孩子们征集素材,和爸爸妈妈聊爱情。

青春期好像我们一贯以来都是谈感情色变,甚至很多时候不愿和孩子交流感情问题。即使孩子问起来,拿一句“小孩子,你懂什么?”敷衍过去。

直到孩子出现了情感上的困扰,才想到和孩子去聊聊。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一家人共同分享爱情的美好,家庭的温暖,让孩子看到爱情最好的样子,一起看过无数个黄昏日落,清扫过一地鸡毛,也曾偶尔对彼此失望,但双向的坚定选择,从来都不曾动摇。

王小波说,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见山是山,见海是海,见花便是花。唯独见了你,云海开始翻涌,江潮开始澎湃,昆虫的小触须挠着全世界的痒。你无需开口,我和天地万物便通通奔向你。

当爱情成了神话,也依然值得相信。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