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孩子庆幸你读过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这是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作者菲利帕·佩里,是一位心理治疗师。有意思地是在书名下面还有一行字“你的孩子也会庆幸你读过”,就像《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样,我个人也莫名地喜欢这本书的翻译。

事实上读完这本书,我自己也由衷地庆幸我读了这本书。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在众多的评价中,我觉得这句最为贴切:它用育儿理论讲透了亲子关系,以及围绕着我们的家庭成员关系,所有人际关系,让我们更自在地活在关系里。这是一本关于“关系”的书——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与过去的关系,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前言中作者也写到,亲子教养的核心,在于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把人比作植物,关系就是土壤。关系支持和滋养着孩子,让孩子得以成长(或抑制成长)。少了可以依靠的关系,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受损。

而在“关系”中,需要的是爱和界限,界限对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极其重要。回顾自己教育生涯中留下的那些遗憾,爱有余,但界限不足。作为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难免越界。

亲子关系中的界限就更模糊了,不谈学习的时候,是天使宝宝,是朋友圈里360度无死角的九宫格。一谈学习,血浓于水可能就有势不两立之嫌。

那么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这个“界限”呢?

来!作业抄起来——

1.界定问题。

先界定自己,描述自己的感受,以自己的感受作为理由,而不是界定孩子来划定界限。

比如“我需要你放学后九点以前到家!”

“今天我真的很累,实在不愿意听我自己唠叨你去洗澡了,现在可以请你主动去洗澡吗?”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时语气可以温和,但是冷静而坚定的,最重要的是说到做到,始终如一。不要对孩子发出空洞的威胁,言出必行。

2.找出问题背后的感受。

“我很抱歉,我知道你还想再玩一会儿,但是我现在不吃午餐的话,会饿得发脾气,我再给你两分钟玩游戏,然后我们就走。”

3.头脑风暴,想解决方案。

“下次再发生这样的情况时,你打算怎么处理呢?

对话的前提是倾听和共情,学会倾听,真的是成年人的必修课。所以不要急于评判,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动脑筋想解决方案,更不要急于替孩子做决定。

被信任,被鼓励,被尊重,被爱温暖着的孩子,虽然落后的是成绩,但赢得是未来的可持续成长。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荐书《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孩子庆幸你读过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