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2.0”公益教育讲座进行三期了,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们都越来越觉得我们正在做一件给人带去幸福的小事儿。与此同时,我们自己也在感受着这由衷的幸福。
第一期我先开场,第二期姿姿老师带来的《成为乐观的人》,第三期瑞娟老师带来的《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当然接下来还有第四、第五、第六……我是个坚定乐观派,坚信我们会越讲越好,坚信我们会越做越好,我坚信我们能把实践中的问题变成漂亮的答案。
第三期讲座开始前有不少家长朋友私信我是否能看回放,针对这个问题,瑞娟老师讲座前我们互相提醒,一定记得录制。录制完了又有个问题,瑞娟老师只能在自己的电脑上看到回放,于是我们又接着办法。
很快答案又来了,瑞娟老师把录制好的讲座视频下载上来,上传到了我们工作室的公众号,一下子解决了家长们没有来得及听课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也准备把音频放在“喜马拉雅”,旨在为爱学习的各位家长朋友提供便捷。
也有人建议我们提前录制,大家扫码收听。我个人感觉直播互动,比录播效果可能要好。当然这里的效果针对的是参与直播互动的家长,我个人认为只要有一个家长走进会议室,参与我们的直播互动,那我和我团队的老师们就要拿出自己最专业、敬业的态度给到其支持。
我们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以助力蓬勃发展的人生为宣言,力求以理论为基石,探索出家长们听完可以直接“抄作业”的家庭教育方法。
图片
“本来讲完没什么感觉,就是上午和下午几个人辗转反侧联系到我,具体咨询方法和让我推荐合适的书,小小地又激发了一下我,确实有了点成就感。感觉我们做的事好有意义啊!”
第三讲结束后的一天,隔着屏幕我感受到了瑞娟老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家长和老师们的后续互动,无疑是对她的赋能。
幸福2.0理论需要的第4个元素:其短暂的形式是成就,长期的形式是“成就人生”,即把成就作为终极追求的人生。
我想我正在做的这件小事儿,就是对自我以及他人“成就人生”的探索。
作为一个有着12年班主任经历的我,在陪伴青春期孩子的成长中,也曾走过弯路,留下过诸多教育的遗憾。是后续地学习、分享,让我得以成长。是那些遗憾帮助我在反思中走向专业化的道路。
爱是一切的向导,但爱不是万能。用专业的知识去探求孩子行为背后的问题,用专业和错误交锋,用爱陪伴成长。
希望也坚信“幸福2.0”公益教育系列课程会越来越丰富,方法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你要的也许不是方法,而是我们的陪伴和支持。
希望“幸福2.0”如期待中的那般聚起更多对教育怀揣热情,对生命投以关怀的人加入我们,一起做这件和幸福有关的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