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畅想

●郑学超(四川)

自盘古开天地,万物复苏以来,酒,天乃之美禄,水乃酒之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是古代高粱酒的创始人,后世将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酒,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中国上下五千年就是一个酒的文化,就是一个酒的历史。

从古至今,托酒言志、以酒论情、托酒寻道、借酒问天,数不胜数。文人嗜酒,能激发灵感,活跃思维。酒后吟诗作文,皆有佳句华章。饮酒本身,也往往成为创作素材。一部中国文学史,几乎页页都散发出酒香。李白喝了酒,写下“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杜甫喝了酒,写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苏轼喝了酒,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王维喝了酒,写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喝了酒,写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刘禹锡喝了酒,写下“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白居易喝了酒,写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李清照喝了酒,写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辛弃疾喝了酒,写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文人墨客,惯于诗酒趁华年,把酒问青天。酒中有诗,诗中有酒,诗酒何曾分过家。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狂了诗仙李白,张扬了曹孟德,书写了霸上鸿门宴,湿了清明杏花雨,瘦了海棠李易安,景阳冈上助武松醉打老虎。寻常百姓,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欢畅。一股浓浓的酒香,弥漫缭绕于烟火人间。有借酒御寒,借酒浇愁,以酒助兴,或以酒烘托喜庆。饮酒乐极,扣舷而歌。

酒是液体之火,喝了它让你若梦若醒,飘飘欲仙,让天地颠倒,让世界旋转,把人类历史浇灌得跌宕起伏,将琴棋书画的世界熏染得色彩斑斓。

自人类品尝到酒的妙处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它。尤其是现代人,每个人的一生都与酒紧密相连。出生要喝喜酒,生日、升学、买房、结婚、升职……只要是好事好日子,总要以酒相庆;即使离开了人世,人们在送别之后,仍要用酒寄托哀思。总之,没有一个人的一生,能与酒脱开干系。

酒是一个最和谐的矛盾体。由固态的粮食变成无形的液体,有了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水火相容的绝妙融合。有时它让人柔情似水,有时又让人热情似火;有时它能给人带来快乐,有时又让人懊恼不已;有时让人豪情万丈,有时又让人悲喜交集;还有时让人胸襟开阔,物我两忘。酒是英雄胆,让自卑的人找到虚妄的自信;酒又是温柔刀,一刀一刀割去人的凌云斗志。多少悲欢离合,多少柔情万转,多少对酒当歌,多少悲怆长天,都少不了酒的抚平、遮掩和相伴。真可谓,酒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啊!

我曾经喜欢喝酒,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身体的不适,如今很少畅饮了。但是看多了酒场风云,见证了酒的纵情与贪婪,体味到了它作为情感载体的绰约与风姿。可以说,每个人每一次喝酒,都是有理由的。人们端起的是酒,喝下去的却是千滋百味、意随境迁的悲欢。

爱喝酒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故事。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中,如果没有酒的参与,或许是寡淡的、无趣的、痛苦的、无遮无掩、毫无生机的。这或许就是我们要喝酒的理由吧!有的人,喝了一辈子的酒,体味到的依然只是酒的辛辣;有的人,喝了一场酒,就窥见了生命中的日月天地;有的人,只喝了一杯酒,就实现了一生的通透。众生皆有命,喝酒上高楼,一饮而尽的是杯酒人生。

醒着的人,在酒夜里看见春天般的花朵,在酒香中闻到岁月芬芳。它从古老的酒窖里流出,源源不断,点滴飘香。请你举起一杯酒,干杯吧,朋友!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酒的畅想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