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我们不可以》读书笔记 -勇敢打破舒适区,才能获得更多可能

勇敢打破舒适区,才能获得更多可能

有多少人,过着“温水煮青蛙”的日子,不痛不痒,慢慢颓废而不自知。
又有多少人,过着不满意的生活却始终不愿意做出改变,因为担心付出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就像唐山收费站的那位大姐,因为习惯了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从未想过主动学习新东西。
当时代变化,收费站取消,她只能哭诉自己什么也不会做,却已经为时晚矣。
正如书中所说的:在舒适区里,我们熟悉一切事物,明白如何去做,让我们感到愉快、放松。可一旦走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我们就会感到害怕和危险。
为了不让自己受伤害,我们选择待在舒适区。
可是,一味待在舒适区只会禁锢自己,只有勇敢走出舒适区,勇敢突破和成长,才能实现更多可能。
2012年,苏炳添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面对强大的对手——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他下定决心要缩短两人的差距,自己的成绩要从10秒区进入9秒区。
为了突破,他把起跑脚换成左脚。
用他的话说:“改变习惯,就好像重新学习跑步一样。”
改变初期,注定伴随着痛苦和不适。但苏炳添没有惧怕,而是坚持每天练习起跑几百次。
终于在2015年北京世锦赛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9秒99的成绩,实现了自己的预期。
由此可见,我们之所以会难以走出舒适区、无法竭尽所能、不能获得想要结果,归根结底是因为某种恐惧。
大多时候让我们害怕的并不是危险,而是我们对后果的想象。
当我们克服恐惧,调整好心态,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本身,研究方法,勇敢走出舒适圈,也许会更艰辛,但克服艰辛后才能获得更多可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谁说我们不可以》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