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羁绊》读书笔记 -设立边界感, 可以帮助你找回独立的自己

设立边界感,

可以帮助你找回独立的自己

我们都知道,路边的大树即便枝繁叶茂,空间非常拥挤,但依然默契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树冠间互不遮掩,形成了明显的边界,看上去就像一个互补的拼图。这是大自然的风度。
而人与人之间,也需要这样的边界感。
作者认为,任何关系都需要底线思维和边界感,一味的牺牲和让步并不会让感情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更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在书中,康斯坦斯28岁还在接受母亲的严加管教。不管是身材,还是穿衣打扮,甚至头发染成什么颜色,她的母亲都要管。只要有一点不符合母亲的心意,她就会遭到母亲不断地批评和打压。这让康斯坦斯极其愤怒和想要逃离。
都说距离产生美,其实和父母的关系也应如此。不在生活上过度依赖父母,不因父母的不当言论而自怨自艾。
既亲近又独立才是和家人最好的距离。
作者认为,如果母亲一直试图掌控我们的生活,那我们应该勇敢正视自己的内心,要找个合适的时间和父母坦白,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无奈和渴求。
这世界上,没有人有权利去控制你的人生,哪怕是最亲近的人。好的家庭教育不是孩子的主人,而是领路人。
当初,杨绛选专业的时候也曾征求父亲的意见,但是父亲并没有直接告诉她选什么专业,而是让她遵从自己的内心,最后她选了最爱的文学专业,才成为了优秀的作家。
为人父母,如果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那不仅难以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心智发展。
一个和父母拥有一定边界感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因为他们不需要总是为父母的情绪负责,更不会轻易把掌控自己的情绪钥匙交给父母任由摆布。
边界感是对感情最高级的尊重。自己有边界,父母才不会轻易越界。
合理划定边界,从围着父母转和被父母围着转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成为掌控自己的自由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母爱的羁绊》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