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慎离题与起死回生
文/张玉庭
写作文最怕离题,凡是被阅卷者视为“离题”的作文,及格的可能性极小。
考试时突然发现作文跑题了,大多数同学的作法是“推翻重来”,可是时间有限,推翻重来要么“来不及”,要么匆匆而就质量极差,前景依然堪忧。
这岂不是说,作文离题就真的“死定了”?
不。其实还有一条路叫“将错就错”,这就是充分利用“写错了”的部分,小心改造,变“废”为“宝”,靠另辟蹊径来个“起死回生”。
请看一个有趣的例子。
假定有篇作文叫《赞美生命》。其要求是,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作一首只有四句的五言小诗。不料有个学生偏偏写了一棵路边的死树,且起笔两句是:“远望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这“作文”跑题了,而且这两句极平庸极乏味。诚属那种不可救药的死诗,好在考生发现此诗离题后,不急躁,不慌乱,而是抓紧时间又补写了两句:“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作花”,意即:春天到来时.那青苔就是它绿色的叶,冬天到来时。那瑞雪即是它白色的花。瞧!神了!就这么在“糟糕之极”之后来了个“异峰突起”。沉闷的死诗就立刻有了勃勃的生机。原先那俗不可耐的前两句,也突然间变成了一个极巧妙的铺垫。使全诗有了一种“大落大起”、“大拙即巧”的艺术效果。读来活泼之极,别有了一番风味。
让我们再看一个类似的例子。明代才子解缙曾画过一幅《送别图》送给他的朋友,并当即在上面题诗曰:“东一棵杨柳树.西一棵杨柳树,南一棵杨柳树。北一棵杨柳树”,朋友见了不由得暗暗叫苦:如此题诗,让我怎么挂?(意即:如此跑题的文章让人们怎能卒读)。不料解缙笔锋一转,突然加了两句:“纵有柳枝千万条,也挽不得征鞍住。”注意,就因为有了这后两句,那看似乏味的前四句话,才在刹那间变得情深似海。换言之,正因为有了先前那两肆意铺陈貌似大俗的四句诗,才为后两句的巧妙逆转提供了条件。
如此看来,对于写作时的“不慎离题”,是不能一概视为“死局”的,有时,写作者只要“抢救”及时“变通”迅速,照样能变山穷水尽为柳暗花明。
自然,此时最重要的技巧是:
(一)必须写好从“跑题”到“不跑题”的过度,这一过度要巧妙自然。不动声色。
(二)切记在结尾处点题,以示写作者如此操作并非“无奈’’而是“成竹在胸”“有意为之”,
我想,如能注意到以上两点,即便阅卷者真的看出了文中的“破绽”也会真诚地因“理解”而高抬贵手的。
最后补充一句,离题毕竟不妙,写作时,首先确保不离题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