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这个字

“站”这个字

文/张玉庭

A

站,是个极有份量的动词。

只要提到“站”,总会提起海明威的一句名言。

哪一句?“用一条腿站着写作!”

为什么?因为海明威坚信,惟有简洁的写作才是最好的写作,好文章必须言简意深-一正如海面上巍峨的冰山,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它的八分之一,那八分之七则深藏在水下,

也正是为了实践并体现这一“冰山原则”,他才决定 “用一条腿站着写作”,以便通过此举最大限度地避免罗嗦。

更发人深省的是,美国科学家德福列斯特在尚未成名前,曾在自己的备忘录写下过“要尽可能地站着”一句。为什么?因为他太穷了,只有一条像样的裤子,他只有提醒自已时时刻刻站着,那唯一的裤子才可能穿得长久些。果然,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他终于战胜贫穷,勇往直前,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只三级管,为后来的电子文明写下了最初的一页。

如此看来,“站”的确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姿式,包含在这个姿式中的,不是无奈,而是信心、责任和事业心。

B

最豪迈的站叫“挺立”,提起挺立,总会想起上个世纪的一首极有名的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他好比大松树冬夏长青

他不怕风吹雨打

他不怕天寒地冻

他不摇也不动

永远挺立在山顶

是的,这种不摇、不动、不屈的“站”,体现的是昂扬的斗志啊。

C

提起“站”,更会想起挺拔屹立的黄山迎客松。

屹立,是最值得细品的站姿,我曾就这一挺胸站立的绰绰风姿询问过一位老人。我问:“松树本应蓬勃向上,可它为何长成这种先向下后向上的奇妙站势呢?”

老人回答:“黄山高而险,尤其是冬季前后,黄山松要承受着冰雪的重压,但黄山松是伟丈夫,纵然是冰雪重重,也要昂首向上,这才长成了这种不屈不挠的坚贞的样儿!”啊!笔者听罢,顿然而生敬意--原来,这迎客松并非是为了讨好游客,才伸出手臂故做多情的,而是艰难坎坷的生活环境“风刀霜剑严相逼”,才形成了它这种优美与壮美相结合的站姿。

确实,所有的黄山松都是如此,或长在山巅、或长在绝壁、或扎根石缝、尽管形态各异,但无一不是虎虎有生气,飒飒有英姿,显然,它们正在以它们那伟然挺拔的大丈夫气概给游人们讲着哲学,讲着哲理,上着一堂关于自信、关于自强、关于自立、关于自豪、关于站稳的最生动的课。

是的,黄山松绝美,而且是一种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的壮美!

在高山之巅,在云岚深处,在电闪雷鸣的轰击下,在暴虐山风的欺凌前,那壮美的黄山松何曾屈服过!因此,我以为,黄山松既是松,更是诗,其间包含的深刻哲理,是足以启发人奋发向上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站”这个字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