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暴力》观后感

《兔子暴力》观后感
我来谈一下我对《兔子暴力》里曲婷这个女性角色的看法。
曲婷一出场就很惊艳,她热烈,奔放,眼神里流露出的全是对自己美貌的赞扬。
她迷恋自己,也许是跳舞跳的,因为跳舞她的姿色得以绽放,就有了群蜂追逐的景象。
年轻时,因为无知所以无惧,想尝尝爱的滋味,就骄傲地嫁给了爱情。
结婚生娃后,面对一地鸡毛,她不知所措,回想起以前单身时的欢畅惬意,就以理想的名义,向过去逃离。
然而,在南方的欢乐场混了十几年,却人老色衰,被抛弃被追债。
她给出的理由是为了她的舞蹈团,为了她的理想,她不得不牺牲自己。
然而,这都是真的吗?
她跳舞跳到了国家级的艺术层面了么?她的舞蹈团声名鹊起了么?她本人对舞蹈是真的热爱至死么?
一个对艺术热爱至死的人,心灵必然被艺术引领,人生的目的和路径就是艺术啊,每天又怎么会有那么多龌龊那么多软弱那么多贪婪占据其中,把人生大半部分消耗在无谓的人事享乐上?
她其实一直活在一个圈套里,那就是她的姿色带给她的荣光和便利。
她享受被人追逐的虚荣,也享受群蜂毕至时自己欢畅流动的情欲,而这些在她跳舞后都能一一兑现,所以,她爱跳舞,她爱她自己最美丽的时刻。
当然,她后来混得很惨,因为年纪大了,又被人抛弃,所以,谁都想上她。她变得不如一只鸡。
她跟女儿在一起,女儿看到了她最里面的溃烂,看到了她最彻底的失败,她能做的,只有强颜欢笑,从女儿身上感受力量和温情。
说到这里,我最想说的部分来了。
曲婷的人生有一个转折点,也是关键点,就是她当初的离家出走。
她为什么要出走?当然是她厌倦了平凡的丈夫平凡的婚姻和一地鸡毛的家庭生活。
这就说到一个普遍又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现象了。就是关于女人生娃养娃的问题。现代社会女性和男人一样受了很好的教育,有了很厉害的生存技能,可以和男人一样工作打拼把事业搞得风生水起。那么,在人生充满无限可能有些无限憧憬的二十几岁大好年华里,把自己困于柴米油盐屎尿屁,是否值得?家庭主妇这个角色是不是更大意义上意味着为了传宗接代而隐忍牺牲?
曲婷在孩子一岁时,不顾孩子的哭声和丈夫的挽留,毅然决然选择南下闯荡,说好听点,她舍弃的是现实,追逐的是梦想,实话实说就是,她逃离了责任,去耽于享乐。
这就是事实。而且,这种事实随处可见。
有人说,她是为了追求事业,是为了自己的事业打拼,不过,我想问,所谓的事业,有多少是为了给自己自由和享乐所找的借口,事业本来就是享乐的载体,在打拼事业的过程中自己的潜能在释放,激情在澎湃,热血在沸腾,自由在召唤,这都不算享乐,那什么算?
就纸醉金迷吗?耽于情欲和物欲?精神欲的满足才是最大的享受!
所以,很多男人们嘴上说家庭主妇多享福自己在外面打拼事业多辛苦,但若让他们换一下,他们打死都不愿意,就在于此。
打拼事业是向外,是争取,是出击,是征战,是占有,是掠夺,是热血奔流,是璀璨闪耀……
而家庭主妇需要的是向内,向生命,是奉献,是收敛,是忍耐,是原谅,是包容,是欣赏,是挖掘,是感受,是领悟。
感受力和领悟力是当一个好的家庭主妇必备的潜质,她得感受生命,领悟生命,才能在一复一日的主妇生涯里丰盈生命,才会爱,会原谅,会忍耐,会包容,会欣赏,会挖掘,会融合和实现。
曲婷把她感受力和领悟力给了她的舞蹈,却没有给予她的生命。孩子是爱的天然养料,曲婷却因为感受力和领悟力的迟钝,把这养料当成毒药,而耻辱是最能激发感受力和领悟力,曲婷却选择了回避和遗忘。所以,她在孩子出生以及之后一年的相伴中错失了挖掘自己当家庭主妇的潜质,包括以后她在遭遇各种事件时,她也因为没有利用好感受力和领悟力这两大利器,而让自己陷入阿Q的境地。
所以,不管是男人和女人,作为一个人,感受力和领悟力是做人的根本,如同人的两条腿,缺乏哪一个,人生之路都走不稳,走不远。

绥安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兔子暴力》观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