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自学考试

我和自学考试

作者/韦宇锋

1982年7月份初中毕业参加中考,以超出本县高中录取分数线几十分优势考上了百色地区民族师范学校,而考上百色民师意味着已牢靠地捧着“铁饭碗”,早工作领工资,自然而然为家里减轻了生活负担,但不上高中读书,也就与上大学学习失去交臂。

毕业参加工作两年之后,“文凭热”还是当时社会的潮流,我也想赶时尚找机会继续进修培训,但是这种机会是微乎其微,甚至不可能实现。跟同事们闲聊中,同事告知到县教育局招生办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同样可以考取大专文凭,反正国家承认学历。自学考试报名不用过什么门槛,只是第一次报名考试需要单位出具报考证明,1988年开始第一次到县教育局招生办报名考试,报名考试的同时,跟招生办同志要了订购自学考试用书的地址,汇款到南宁市南国书店购置学习资料,不久学习资料到了,看着书本,开始不知从何下手,好在考试科目有考试大纲和指导书,就顺着考试大纲和指导书的纲要、学习范围进行学习,坚持工作八小时之外的自学,见缝插针、埋头看书。以前自学考试一般是一年安排两次考试,上半年四月份一次,下半年十月份一次,后面又调整到一年四次考试,增加一月份和六月份两次。开始也许是急于求成,也许是心存侥幸,我第一次报考了三科,值得庆幸的是所考的三科成绩出来并没有“光头”,一科六十多分,另一科五十多分,还有一科三十多分。当从县招生办领取第一科单科合格证时,觉得自己已迈进了成功的第一步,心情激动不已,很受鼓舞。为避免芝麻绿豆一把抓,吸取第一次报考的经验教训,后面我每次只报了两门科目,这样学习时间就相对集中,不至于仓促上阵。其实自学考试很多科目如《哲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当代文选》、《中国现代文选》、《中国古代文选》、《外国文学》等,大都在中等师范的课程学习接触过,学习起来并不陌生,稍微加把劲,不愁考不及格,当然也不都是一帆风顺,有些科目因基础不牢固,学起来很费劲,反复补考了几次才通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五年的努力学习,我考完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段全部的十二门课程,1993年12月我如愿以偿拿到了广西师范大学主考的的自学考试的大专文凭,第一次圆了大学梦。

考完了自考大专,自认为知识已经够用了,没有必要再继续深入学习了。一晃过了几年,又觉得自己是一名知识分子,在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不继续学习唯恐落后于人家。1999年我又报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自学考试,有了自学考试专科的经验,对自学本科考试似乎更加信心十足了,学习思路更加清晰了,关键是找对学习资料,而本科段的考试用书不好找,2000年出差到南宁,顺道到南国书店看看,书店不大,但各类考试用书还是相对齐全的,只是汉语言文学本科段的好多科目还是紧缺,有些辅助用书像《鲁迅研究》只能够到单位的图书室借阅,而期间恰好有一位南宁来的退休老师到家门口推销考试资料,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我记得当时跟这位老师购买了一本《新中国文学四十年》,后来又跟他邮购了几套书。无论如何只要有书本“啃”,再大的难事总能够攻克下来。经过不懈的努力,2004年1月我完成了汉语言文学本科段的十二门课程的自学考试,接着撰写毕业论文,写完毕业论文要寄到给主考学校广西师范大学指导老师审阅修改,2004年4月到广西师范大学进行论问答辩,完成了论文答辩以后,2004年6月底终于捧上了“沉甸甸”的本科毕业证书。

十几年过去,回想参加自学考试,让我过得很充实,而在家附近自学考试花的费用不高,只花了购买考试用书的费用,交点报考费,一年可以考两次以上,考不得还可继续补考,在家门口同样可以考上大学。后来各县的自学考试的考点都相继陆续被撤销,现在的自学考试都要集中到百色市考点集中考试。可以说天时地利成全了我,我觉得很幸运。

但转念一想,虽然自己通过自学考试圆了大学梦,但还是觉得自己离真才实学相差甚远,有些科目考试成绩只是勉强及格,这说明我学得还不够深入、不够精通,中国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要一下子学好学完谈何容易,那种泛泛而读、走马观花是不可能说到什么东西,学习中文需要下苦功夫,遇到不懂得问题要刨根问底,不懂的读音、字义要勤查字典,“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多读多练,才能运用自如,写文章才能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本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求知欲却愈加强烈,我喜欢阅读,遇到不懂的字、不理解的句子都深入追究,直到弄懂弄明白为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活到老学到老,一如既往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书本中寻找快乐。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我和自学考试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