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 -勇敢的选择

勇敢的选择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

城阳第十中学 史荣梅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本心理学名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本书是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以20年的心理咨询经验为基础写成的心灵读物。这本书主要阐述什么叫做真正的成熟。他在书中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这种说法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写照。40年来,这本书帮助很多读者走出心灵的困境,走向心智成熟。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那么,我们靠什么走向心智成熟?作者的答案是自律和爱。其中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爱是推动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作者所说的自律不是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或意志力。他认为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能否实践这些原则,关键取决于你的态度。

推迟满足感是自律的首要原则。简单来讲,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我们通常乐意去做容易和喜欢做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能让我们快速产生满足感,但是,这些简单的事情往往不利于我们思想和心灵的成长。面对那些棘手的问题,我们处理起来会痛苦。但是如果一味的逃避,困难就越积越多,最终生活就变得一团糟。仔细想来,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缺少健康的习惯,他们不懂“先吃苦,后享受”的原则,甚至将次序颠倒过来。其实,童年时期,孩子是能够学习并养成自律的习惯的。父母的爱对培养孩子延迟满足感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假如父母以身作则,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孩子,巧妙的引导孩子不要提前透支未来的快乐和满足,要学会先苦后甜。例如,让孩子养成先写作业再玩耍的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知道不能总去享受令自己愉快轻松的时光,更不会得过且过。要做一个勇于面对困难,坚定不移,善于思考,从解决问题中获取智慧的人。

延迟满足感并不是要求我们无限延迟,而是要求我们延迟满足感的同时尽可能过好当下的生活,让快乐多于痛苦。

另外,我们必须明白一点:问题通常不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所以我们不应该逃避,要勇敢地承担责任。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到两种类型的人: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所有问题的责任都在自己,这种人每天疲惫不堪,活得很痛苦。这不仅让我想到了祥林嫂,一个把所有问题都归咎自己的人,最终带着后悔和内疚走向了人生的终点。人格失调症患者则正好相反,他们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问题,和我无关。这种类型的人让别人活得很痛苦。必须承认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而这两种心理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责任感的缺失。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持平衡,解决该解决的问题,承担该承担的责任。

忠于事实是自律的第三个原则。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就像是一张地图。我们在成长,地图也应被更新。可仍有一部分人故步自封,漠视事实,逃避外界的质疑和挑战,活在自我狭隘的幻想中。逃避痛苦是人类的天性,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及时修改自己的地图,逐步成长。忠于事实可能会带来暂时的痛苦,但这远比沉湎于虚假的舒适中要好得多。在这一部分,作者用相关实例告诉我们,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的生活。

自律的最后一个原则是保持平衡。这意味着我们要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在冲突发生时,不断调整自我,保持微妙的平衡关系。作者举了骑自行车下陡坡的例子,当我们沉浸在风驰电掣的感觉时,如果突然刹车,势必会让我们的快乐减少。可是如果不减速就会重重摔倒在地。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是放弃。放弃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但是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

接下来,作者和我们探讨了一个很重要的主题—爱。他认为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扩展的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大量实例告诉我们爱不是什么以及爱究竟是什么。他说真正的爱是双向的,在促进对方心智成熟的同时,也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成长。除此之外,书中还谈到“成长与信仰”以及“恩典”等内容,希望你也能走进这本书,趟上这段心灵旅程,获得更多人生的真谛。

人人都喜欢轻松舒服懒惰的方向,喜欢不费心力就能得到一切的感觉。而如果你真的想要变得成熟就必须做一些逆商行为,自律的事情。愿你能够打破固有的认知,去探索自我成长的可能性。当你克服艰难险阻,做到真正的成熟时,山川湖海都会化作你来时路。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