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庄亦谐
——莫砺锋《漫话东坡》读后感
城阳第七中学 刘曼
苏东坡一定是许多人的心头爱,他更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关于苏东坡的传记我独爱莫砺锋的《漫话东坡》。一个“漫”字就显得这本传记多了几分自由。我仿佛也能透过书页看到那位潇洒绝俗的才士。
本文作者莫砺锋是国内首位文学博士获得者,对中国古代文学颇有研究。本书共分为十二章,或是正面或是侧面述说了苏东坡的生平事迹,他的叙述都是建立在坚实史料基础上,这却不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本通俗读物。如作者所说:“我想向读者介绍我心中那位活生生的东坡,说说他的生平事迹,也说说他的喜怒哀乐。换句话说,我想描绘的东坡形象不仅是朝中大臣、地方长官、文人学士,而且是深情绵邈的丈夫、慈祥可亲的父亲、诚恳坦率的朋友、好饮而易醉的酒徒、见到好纸好墨就手痒的书法家、戴着斗笠在田间踏歌的逐客、至死不肯皈依西方净土的俗人……”这不正是我们爱的东坡吗?
东坡,就是东面的山坡,黄州的东坡,荒草离离,瓦砾遍地,幸而这偏僻荒凉的东坡接纳了身处危难的东坡,幸而这东坡之上又建造了他的遮风挡雨处。幸而,东坡坚持下来了,幸而东坡坚毅刚强,脚踏实地。
我爱东坡的性情忠厚,胸襟开阔。东坡的交友遍天下,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
东坡都能与他们推心置腹。东坡的忘年交张方平既是东坡的识拔者,也是他的患难之交。东坡遭遇乌台诗案,当时人们避之不及,但是早已经退休闲居在南京的张方平却奋不顾身地上书朝廷,营救东坡。盛赞东坡之才德。张方平甚至在南京地方官员不敢接受此书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儿子张恕携书亲赴汴京到登闻鼓击鼓投书。幸而张恕是个性格懦弱的人,不敢前去投书。后来看到此书副本的东坡也说幸好此书没有交到朝廷手中,否则这书一定会引起这帮妒贤嫉能的御史更加恼怒。
东坡的这场大祸,殃及了东坡的一大批友人,而他们虽然受连累遭重罚,却毫无怨言仍与东坡相濡以沫。东坡还结交了许多僧人,有我们熟知的佛印,二人相交甚密,更颇具情趣,身为方外之人竟然会为东坡的即将到访准备肉食。我还难忘的是东坡的挚友诗僧道潜。按理说政治的风波不会波及到方外之人,可是道潜却受其连累而被窜逐。北宋有“度牒”的制度,俗人获得“度牒”出家为僧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勒令还俗是对僧人的重罚。两度出家是道潜同东坡交往所付出的代价。可是道潜却对此甘之如饴,丝毫不怨。我想东坡的人格魅力必是顶尖的,才能交得如此多的能够推心置腹的至交好友。
我爱东坡乐观愉快的生活态度。东坡一生中所遭受的磨难与诽谤不可谓不多。东坡因作诗讥讽时事而遭遇了一场从天而降的文字狱,被监禁在汴京的御史台狱中长达一百多日,其间御史们构陷,东坡被逼认罪。再到黄州的偏僻荒凉,惠州、儋州的路途遥遥,环境凄苦。可是经历了这样多苦难的东坡在一生中哀怨的心情并不多,他更多地以乐观、愉快的面容出现在世人面前。
东坡爱生活,善于享受人生的乐趣。他是位美食家,善品鉴食物中的精品。东坡在惠州初食荔枝,不禁写诗盛赞“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他对平凡的食物同样充满兴趣。他重衣裳,他设计的“桶状帽”风行一时,人人争相效仿,人称“子瞻帽”。他爱自然,每到一处遍游当地山水。他爱自然不仅在于欣赏,还在于添山水之美。“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皆出于东坡对西湖的浚湖工程。
这样天才卓绝却又平易近人、乐观舒朗的东坡又有谁人能不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