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很励志,用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经历,激励无数生活在平凡世界里的青少年,用自己的勤奋和执着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光明的未来。
丑小鸭真的能变成白天鹅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鸭的基因固定了鸭的特性,鸭再怎么勤奋努力也变不成天鹅,最多成为合格的鸭、优秀的鸭。
安徒生童话里的丑小鸭,其实是由一只遗失了的天鹅蛋孵化而成的。丑小鸭是天鹅基因,所以在不属于它的生活环境里倍受歧视、排挤和打击。一旦丑小鸭克服重重困难生存下来,加上后天的努力和机遇,它就终会回到天鹅的世界,成为让人羡慕的白天鹅。
丑小鸭的故事带给我们教育者许多启示。孩子的基因决定了孩子的潜力,大多数孩子属于普通基因,那我们就不要好高骛远、拔苗助长,给孩子提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陪伴他们成为合格的人乃至优秀的人就好。
那次在老家观两位老者下棋,旁边有一小儿,四五岁的样子,活泼异常。小儿对我挺感兴趣,蹲在地上斜着眼观察我,嘴里嘟嘟囔囔判断我是年轻人还是老人。说我头两侧白发多黑发少,中间头发稀疏,鼻毛里也有白色的,有老人的样子;但看我形容举止,又不像老人;最后用年轻人不爱看象棋老年人爱看象棋这一生活常识,断定痴迷于观看象棋的我是老人。听了小儿的一番高论,我不禁惊叹此子细腻的观察力和有理有据的判断力。生活中像这样天资聪颖的孩童不少,他们将来投入我们教育的怀抱,会被我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能够成龙成凤的孩子毕竟只是极少数。接受孩子的普通和平凡,就是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那些动辄打骂孩子,埋怨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或者通过疯狂报各类补习班想让孩子好起来的家长,大多会适得其反。
我们的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班主任再有能力有水平,他所带的班“好学生”依然是少数的。当然,也有个别班主任用自己的智慧开创了教育神话,班级里相对于其他班级,好学生居多。但这绝对是人家用自己不懈的努力,换来更多良好基因的学生走进自己班级,从而带来良性循环的缘故。那些所谓的名校,也不过是用自己逐渐好起来的名声,吸引更多良好基因的学生,从而创下教育神话的。何况这些“好学生”都是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而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口号纯属扯淡。就好比说“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一样,再好的医生,交给他一个得了绝症的病人试试?何况我们所理解的“教不好的学生”,只是学习成绩搞不上去罢了,学习成绩搞不上去的学生就一定没有未来吗?不少学习不好长大后生活很好的事例又说明了什么呢?
在承认大多数孩子是普通基因的同时,我们必须承认生活中确实有少数“天鹅基因”的孩子。这些孩子天赋异禀,或许从小就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者在成长中遭受种种挫折和磨难。开创明朝几百年基业的朱元璋,从小就是孩子王,倍受孩子们敬服;毛泽东青少年时期就倔强、有主见,离家求学时写下豪气冲天的诗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从小爱思考问题,常常一个人发呆,被同学们戏称为“罗呆子”;数学天才陈景润在北京四中教书,因口齿不清、形象木讷被辞退;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爱刨根问底,问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被老师断定“低能儿”;写《丑小鸭》的童话大王安徒生,长相丑陋,从小就胆小懦弱,倍受歧视,但极爱幻想和表达……
这些人的优秀基因一旦在合适的环境中被激发出来,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做出卓越的贡献。
我们的教育,应该告别急功近利,回归自然本性。让众多的“小鸭”在属于他们的溪水河流里茁壮成长;用心发现培育貌似“丑小鸭”的白天鹅,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等待他们展翅翱翔,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