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琴”告诉我们如何对待学习

“孔子学琴”告诉我们如何对待学习
文/孙强

近日,经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审核,“孔子学堂”正式落户我校。作为传统文化爱好者的我,欣喜万分。孔子学堂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成为植根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文化信仰,着力塑造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意义深远。
近年来,我一直认真拜读“东方圣经”《论语》,翻看了多本《孔子传》和关于孔子的电影、纪录片及相关视频。深有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之感,成了典型的“孔迷”一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孔夫子,贤人之述备矣。通过“孔子学琴”的故事,使我刷新了对学习的认识。深刻理解了“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默而识之,学而不厌”等圣人教诲,使我对“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全新的认识。

师襄子是当时著名的乐师,抚琴名扬天下。孔子那时也是天下公认的学识渊博之人,他主动拜师襄子为师学习弹琴。惺惺相惜,师襄子教了孔子一首曲子,孔子花了不到半日功夫就学会了整首曲子。接下来一连十天,孔子每天弹奏整首曲子,日复一日,越弹越有兴趣,手法也从生疏而至于熟练。师襄子听了,非常高兴,愉快地对孔子说:“夫子已经谙熟这首曲子了,今天我再来教你一首新曲子。”孔子听了,从琴桌前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对师襄子揖身请求说道:“我现在只能够熟悉地弹出曲谱,却根本没有掌握弹奏的技巧,还是让我继续练习下去,好吗?”师襄子欣然应允。
接下来孔子还是每天准时来到师襄子的家里,继续练习那首曲子,越弹兴趣越浓厚。又过了十天,孔子的手法已经很纯熟了,乐曲弹奏得非常和谐悦耳。师襄子再一次来到孔子的身边,认认真真地听他弹完,然后说:“夫子,你现在对弹奏的技巧已经驾轻就熟,我可以教你一首新曲子了。”孔子听了,仍然摇摇头,说道:“嗯,我的弹奏技巧虽然已经驾轻就熟,可是我自己感到还是没有能够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感情,你还是让我继续再练习下去吧。”师襄子听了,对孔子说:“你真是个音乐天才,我非常敬佩你,相信你的琴声会比我弹得更加动听。”孔子听了,笑着答道:“老师,能说说理由吗?”师襄子说:“这道理很简单,无论学什么,只要能充满兴趣地学下去,就会一直提高。你的兴趣开始降低的时候,你的学习才会减缓速度。如今呢,对一首曲子你能够保持这么长久的兴趣,这在别人包括我在内也是没有过的。所以我说,你啊,今后的琴声会比我弹得更加动听。”“谢谢您的夸奖,但愿能够如此。”孔子说完,对师襄子拜谢,又兴趣盎然地继续练习。
孔子又练习了许多天,琴声多次留住师襄子的脚步。师襄子终于忍不住了,来到孔子身边,看着他如痴如醉的样子,高兴地说:“夫子,你从头到尾地弹一遍给我听一下。”说罢,孔子坐下,熟练地弹琴。悠扬的琴声行云流水般地从琴弦上飘出,声如天籁之音,宏博、厚重、清亮,让人闻之平和中又有几许精彩的兴奋。师襄子被这精彩的弹奏迷住了,他闭着眼睛,头微微地朝上仰着,美哉、壮哉!让人情动于中而痴醉于心,他在心里不停地赞美着孔子。孔子虽然听不到师襄子的赞美,却从当时的气氛中感觉到了师襄子心底的声音,一丝微微的笑容在他脸上流露出来,他也醉了,一种异常美妙的感觉。孔子继续弹琴,比原来更加的投入,旋律柔和而亲切起来。接着,原来庄严而宏伟的旋律又出现了,那鸟语般的奏鸣,让人只想敞开嗓子随着音乐高唱起来。琴声中流露出温暖而率真的感情,让人想到了山川日月对人类无私的爱。“真到位呀!”师襄子在心里感慨地说:“这对爱的理解,夫子显然比我更深,他的弹奏让我看到了一种发自内心对人世万物的热爱,让我看到了夫子宽广博大的胸怀。”想到这里,师襄子不由得睁开眼来去看着孔子。孔子仍然没有听到师襄子对他的赞叹,仍然是从气氛当中听到了师襄子心底的声音,仍然继续如痴如迷地演奏他的曲子。随着孔子手指的轻挑、慢拨,旋律渐渐地变化发展,一幅幅人类生活的美好图景展示出来,山川江河是那么的壮美,日月星辰是那么的无私,人性与人情美得让人陶醉,师襄子听着心都醉了。作为一名著名的乐师,他第一次听到这么美妙的琴声,这是他亲手教出来的学生弹奏的曲子,他痴醉中流露出对孔子的敬佩,也流露出一种自豪,一种老师的自豪。这时旋律暂时进入了低音区,给人一种纯和而温厚的感觉,正好让人不要完全入醉,能留一份清醒。在暂时的逗留中,回味一下刚演奏的激越、高昂与雄阔,在对比当中来领略乐曲的美妙。美是一种感觉,存在于现实中,更存在于心里,而存在于心里的比存在于现实中似乎更加重要,心中如果有美在,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美。真正的音乐人,无论是演奏者还是欣赏者。如果心中没有美,是欣赏不了音乐的。美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存在,而且是一种对比的存在。在美中陶醉的时间长了,更能发现现实中美的东西,于是便会提出种种诘问。这诘问借着旋律和节奏表达出来,使乐曲变得低沉,像是阴云深处的雷鸣,一种带着沉思的抑郁,有些重,有些闷。人世间也如大自然一样,有光明和黑暗,有阳光与阴霾。跌宕的节奏,自由的旋律,师襄子听着想着,仿佛是看见了孔子仰对苍天,在思考着人生,思考着动乱的社会,思考着百姓的苦难,夫子是赤诚的。师襄子在心里说道:“孔子关心自己的命运,更关心天下人的命运,只要他活着,他就会为天下人尽力做他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在师襄子的思考中,孔子的演奏进入了一种豁然清旷的情境,仿佛是突然天开云散,柳暗花明一般,让人看到了远方,看到了很美的东西。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方。人生本来就是这样,没有什么绝境,一切都有待于人的努力。天行健,自然一直都在自强不息,从来没有突破不了的黑暗和困境。黑暗来了,太阳被迫离去,可是它并不就此罢休,而一直在努力着。不久,它终于又出现在山顶,日复一日,年年岁岁,需要多大的毅力,又需要多大的勇气,然而他就是这么抗争着,自强不息,这才使得人类步伐文明。乐曲越来越舒畅柔美,单色对比更加鲜明,给人以洒脱清新的美感,让人进入一个非常美妙、非常向往的境界。仿佛让人看到了仙山琼阁,看到了悠闲幸福的人群,处处是祥云轻舞,仙鹤歌唱、麋鹿哺乳,青鸟相亲。孔子笑了,满脸无比向往的笑。师襄子也笑了,也是满脸无比向往的笑。他们的笑中蕴含着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也展示出他们改变眼前社会的决心。美好是人的追求,人之所以活在这个世上,就是要追求美好。如果你认为你是个君子,你就有责任去追求美好,不仅为自己,而应该是为更多的众生。孔子与师襄子都这么想着,脸上露出敬慕而安祥的笑容。乐声终于在他们安祥而敬慕的笑容中结束了。此时两个人都一动也不动,似乎都感到这美妙绝伦的音乐仍然在耳畔响着,一直响着,根本就没有消失。曲尾的梵音终结句使整个乐曲停止于静慕安祥,这种状态让人的心灵得到升华,享受着温馨的美妙,就像是酒喝到似醉非醉,梦做到似醒非醒的时候一样,一时间,孔子与师襄子都像是进入了仙界。曲终已经许久许久了,孔子和师襄子似乎才离开仙界,如从大梦中刚刚醒来一般。师襄子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孔子说:“夫子弹奏出了丰富感人的旋律,深邃博大的内涵,聆听此曲,忘乎所以,如梦如痴啊!”孔子听了,也似乎从梦中惊醒一般,笑了笑说:“如梦如痴,说得好,只不过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孔子说道:“这曲子嘛,作者写得好,师傅教得好,我弹得也还行,这首曲子简直就是千古之绝响,万世之妙音啊。边弹边听,令人仰慕之心,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现在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你已经心领神会,应该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师襄子轻轻地说。孔子听了,还是那样坦然地笑了笑,说:“是啊是啊,丘算是明白了这首曲子所要表达的是什么了,弹奏也算是流畅了,可是呢,对于作曲者的模样,我一边弹一边想,总是只有个模糊的样子,不能够看得很清楚。”师襄子听了,笑着问道:“啊!那夫子的意思是继续弹?”孔子自信地说:“再弹几天,丘自信那时候就可看得清作曲者的模样了。”“好,既然如此,夫子你就继续弹奏吧。”
师襄子走了之后,孔子继续弹奏起来,这一次他那睿智的眼睛完全闭上了,而且闭得很紧,他的心像明镜似的循着乐曲的旋律和节奏去寻觅那作曲的人。在弹到第三天的时候,孔子越来越看清了这个人的相貌:一张方正端庄的脸,透着爱的慈祥和勇的英气,又圆又大的眸子炯炯有神,露出深邃和犀利,匀称的五官组合得巧夺天工,流露出博大的心胸和赫赫的威严。这不就是我日思夜想的圣贤文王的形象吗?孔子心头一热,生出了无限的崇敬之情。孔子反复弹奏着,用心聆听着,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鲜明。师襄子来了,身不由己的被孔子的琴声吸引到了身旁,他驻足用心聆听,用听到声音的曲线来描绘作曲人的形象。琴声终于停了下来,孔子兴奋地说:“我已经看清了作曲人的形象,他身材魁伟,脸膛方正,眸子又圆又大,正眺望着前方,在思考,在遐想。”“他是谁,我想你应该知道了?” 师襄子说。“是啊!我想我是认识他了,这个人就是周文王啊!”孔子说道。师襄子莞尔一笑,点点头说:“对,就是周文王,这支曲子就叫文王操。”“文王操?丘终于学会了文王操!” 孔子兴奋地喊着,倒身给师襄子行了大礼,说道感谢老师教我。襄子见了,忙弯腰扶起孔子说道:“天下这么广阔,喜欢音乐的人这么多,像夫子这般能赏此曲者又能有几人?现在文王算是有知音了。”“不敢当,不敢当!”孔子连声说:“是丘三生有幸能学会文王之曲,洋洋乎圣,圣乎文王,内圣而外王。”他默然思,猝然怅,深思忧患于天下。是啊,聆听此曲,可以让人荡涤邪念,消融渣滓,净化心灵,可以让人仰慕圣贤,充满仁爱,崇高圣洁。音乐,好的音乐真是来自于上苍,是天的呼唤啊。好一个“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通过音频听到这个故事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可否认,孔子是音乐天才。我主要是被孔子如此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与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深深感动。“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的学琴故事,它不仅给后人树立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榜样,也反映出身为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己的好学、善学的精神和品质,值得后人敬仰、传承、学习。

作者简介:
孙强,知天命,爱生活,爱自然,爱阅读,爱思考,努力学习并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生有颇多感悟,率性而写,即思即文。百余篇散文、小说在文学平台发表,随笔美篇多次被系统推荐为精品美文。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孔子学琴”告诉我们如何对待学习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