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知中学习
作者:左克红
古希腊神庙的石柱上刻有一句铭言:“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大约包含这些潜在的意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能做什么?我该做什么?等等。苏格拉底对此的回答是:“我只知道我是无知的。”面对一张白纸似的我,自然想到了无知的无奈,于是,苏格拉底认为“追求知识就是人的美德”,求知就像催生婆一样让人变得充实,这个道理与恩格斯所说的“劳动是人的本质”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人在劳动中通过创造财富获得了一种成就感,这就是劳动与丰收可以给我们带来喜悦的奥秘。
但知识是无限的,我们到底能够学习多少知识呢?庄子慨叹:“人生亦有涯,而知亦无涯,以有涯求无涯,不亦惑乎?”庄子的无奈可能是每个读书人都有的感慨。每当我在堆积如山的书海中穿梭与遨游时,我都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卑与恐惧,我为自己的无知感到茫然。人生实际上是很短暂的,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我们如何才能皓首穷经呢?读书的目的与意义又何在呢?对知识的渴求是人们告别无知的一种占有欲的表现,这就像对财富的追求一样,怎样的拥有才堪称富有呢?可以说追求知识与追求财富都是无止境的。这种贪得无厌地占有欲构成了人的无限欲求与有限的时间以及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矛盾,生活在这样一个有局限性的焦虑之中的人们,如何才能安身自处呢?
佛教认为人的欲望是一切痛苦与烦恼的根源。人如果要根除烦恼,首先要根除欲望,但无论是对知识还是对财产的贪欲就像不断露头的春草一样具有无法扼断的生机,所以,人生来是很难根除烦恼的。老子认为只有“清心寡欲”,才能“无欲则刚”,但无欲是相对的,有欲是绝对的。因为欲望是与生命同在的,人只要活着就少不了对饮食男女以及知识等的多种渴求。
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我们有很多障碍,除了前面所说的知识无限性之外,还包括我们的时间与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构成了一种约束,在这种受约束的条件下,我们只能获得我们唾手可及的知识;对于离我们很远很深的知识与道理,也许我们就缺少了获取的机会与可能性,这个问题马克思也思考过,那就是现代人的社会分工与专业局限性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自由与全面发展”是一个高悬的目标与理想,而我们只能在现实的骨感里生存。
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知识的追求具有同样的道理。我以前曾经鄙夷过那些追求物质财富的商人。但现在看来,人如果没有物质财富却无法生存,更别说过体面的生活了,所以,现在的我已经认知:“每个人追求财富与追求知识”都是人的欲望驱使的结果,我们都是欲望的奴隶,在这一点上,佛教所说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是有道理的。人常言:“看破不说破。”现在我说破了这些几乎是残酷的人生道理,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欢迎大家给我赐教!
最后,我要说的一句话是:面对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我们只有承认并接受这种局限性,才能知足常乐;但也不要放弃追求,能得到多少多大的结果,都要保持平常心,正像古人说的,凡事我都曾抗争,但成功不必在我吧!
校对: 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