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的思考(二题)
作者:张玉庭
A 关于“法”这个字
现代的“法”字,字形简洁:左边三点水,右边为去字。
但古代的“法”字却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则有“去”“廌”二字,分明比现在的“法”字多了一个“廌”字,可见,现在的法字,其实是古代“法”字的简写体。
那么,何为“廌”?答曰:廌是古代的一种神兽,头上长角,善辨是非,当它面对“是”“非”二者时,总能一头将“非”者觝翻在地。
如此看来,古字的“法”字状貌如此,显然是在昭示着法的本义:见不平则去并务求公平如水。
人们还据此想象,古代断案时,执法者肯定是要将神兽“廌”带上法庭的,这才能让它大显身手,让它明辨是与非,明辨善与恶,明辨对与错,然后觝恶扬善,确保执法的公平。
真佩服古人的想象,真佩服包含在“法”字中的深刻的哲理。
其实细想想,执法的全过程:不就是要用明察秋毫的“法眼”辨明是与非,然后再依据“法理”惩罚邪恶,切实保护受害者的权益,并务必保证执法过程要有水一般的透明度吗?
也正因为如此,“法”才成了正义与公平的保障。
B 关于执法者
有个法律趣题。
古代有个李姓商人,经常坐着自已家的船出海做生意,他还雇用了一个更夫为他看家护院打更报时。一天早晨,李姓商人正欲上船出海,更夫却死死地拦住了他,还对他说:“大人,今天切不可出海。”商人问“为什么?”更夫回答:“我昨夜做了个恶梦。梦见凡是今天出海的人,都在海上遭遇了海盗,结果人被打伤、货被抢光。那情景太可怕了,大人小心,千万不可出海。”商人听了并不相信,只是觉得身体有些不适,也就随声应了一句:“好吧!我今天就不出海了。”奇怪是的,到了晚上传来了消息,那消息居然与更夫说的完全一样:凡是这天出海的人,都在出海后遭到海盗的袭击,且果然是人被打伤,货被抢光。按理说,李姓商人因更夫的劝阻免了一难,理应感谢更夫才对,但李姓商人却偏在此事后的第二天坚定地辞退了更夫。请思考:他为什么要断然辞退更夫?
测试后的统计表明,约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认定:既然更夫能如此准确地预报出海盗的行踪,就说明他肯定与海盗过往甚密,让这样个“危险分子”留在身边,就像在身边埋了颗可怕的炸弹。既然如此,就理应尽快撵他走。
其实,这一推测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更夫说的情景与海上出现的情景很可能是个极偶然的巧合,把更夫的话作为与海盗有关的证据,说服力并不强。
那么,李姓商人这什么要辞退更夫?
正确答案应该是:更夫的职责是打更报时,夜里是不能睡觉的,该更夫不仅睡了,还将他的梦有鼻子有眼地向主人描述,这只能说明他不能恪尽职守。既然他不称职不尽心且有此证据证明这一点,就理应辞退他。
这一案例也足以说明,执法者必须时时明察,处处慎思,稍有疏忽,就很可能在无意间导致冤假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