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胡适处世的厚道与宽容
作者:程自桥
胡适的《四十年自述》,主要记叙他幼时所受家庭教育以及所受学堂教育的经历。读着读着,我似乎更深的理解:要像他那样勤于阅读。多读书,多读经典,多思索,思想便会自由。
伟人之所以伟大,除有着自身遗传基因与天赋,加之勤勉与求索外,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当地传统文化底蕴的深厚,是不可小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胡适的厚道与宽容的思想形成。于他儿时母亲对他淳厚的教导、二哥及几个在私塾传道授业解惑叔叔的帮衬,后在上海四所学校和在美国纽约大学就读时,那些导师的传授、学友的相携,各种新科学思潮的涌起,也是绝对分不开的。
胡适回忆说:“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等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胡适正是在母亲挡下了所有的苦难与伤害,让他茁壮成长。更是节衣缩食,花费比别人多几倍的学费,选择更好的老师,接受更好教育。
胡适常说,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为此他一再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当年胡适与鲁迅因为观点主张不同,而又情生隙罅。鲁迅性格本就尖锐,对待有差异的人,自然不会客气,曾多次公开斥责胡适。然而胡适却没去回应。鲁迅后来病逝,他全力帮助许广平出版了鲁迅的作品集。
这又让我想起1919年,当年胡适在北大任教授时,毅然去参加由陈独秀主持的一个追思会。这可是与新文化运动相抵抗,与《新青年》相敌对的《国故》月刊总编辑,号称顽固派的中坚人物,北大教授刘师培的追思会。
虽一生政见不同,学术观点迵异。也就是说分歧,是学术上分歧。学术上辩论并不影响他们,在学问上依旧相互倾慕与敬仰。因为各自有一身学问而惺惺相惜,不是知己却是知人。可见民国时期,诸多国学大师的胸襟与气量,是多么的温良与宽厚。这群高古之士,拥有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学人风骨与士子气节。
当年,在北大小礼堂,《新青年》同人编辑,面对新闻界联合采访。一个日本记者,看到李大钊与胡适的发言,观点相左,便提问:一个主张学习苏联,一个主张全盘照搬美国,请问二位是否经常在这个问题上争论?北大校长蔡元培回答:我们北京大学的办学理念中有一个词,叫作兼容并包。教授之中,不同的观点很多,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友情,因为我们都秉承一个古老的理念--君子和而不同。
这“和而不同”的“和”,就是厚道与宽容。这日本人哪里知晓,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这就是君子之交,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1906年在美国。学者任叔永做了一首四言《泛湖即事》长诗给在纽约的胡适。胡适认为诗中有“言”字、“载”字,皆系死字。任叔永不服回信与胡适争论,不久,另一学者梅觐庄也站出来给胡适去信,声援任叔永,为他打抱不平。胡适便做了一首一千多字的白话游戏诗,回答梅觐庄。尽管他们仍不承认,白话文可用来作诗。他也不再说了,不再让他们接受自已的“文学改良刍议”,算是他们之间打了一场笔墨官司。
胡适后来说:“我个人受了梁先生无穷恩惠”。也受到梁启超“‘新民’的意义是要改造中国的民族,要把这老大的病夫民族,改造成一个新鲜活泼的民族。”那时,他是在尝试,是在文学上进行尝试,认为自己所进行的是“文学革命”,并无它意。
胡适对梅觐庄与任叔永及其他人,颇感得意地说:“一班朋友做了我多年的‘他山之错’,我对他们只有感激,决没有丝毫的怨望。”他还说:“我决心试验白话诗,一半是朋友们一年多讨论的结果,一半也是我受的实验主义的哲学影响。”
胡适写《四十年自述》,在写到第五章,提起在中国公学读书时一些事,写成了后,为了:“我恐怕我的记忆有不正确或不公平。”将原稿送给王敬芳先生批评修改,此人是胡适他们当年 “他是我们攻击的干事之一,是当风潮的一个主要目标。”而王敬芳先生看了后,回了一封几千字的长信,给胡适指出一些与当日事实不符的地方。并说:“我是当初反对取缔规则的人。但是今日要问,我取缔规则到底对于中国学生有多大害处,我实在答应不出来。”
胡适此举,还是和而不同,还是厚道宽容。对别人的尊重,也获得别人的尊重,也拥有了自身内心的平静。
1951年,大陆各高校掀起清除胡适影响,展开批判胡适的高潮。各路学者纷纷发言表态,还有极少数的一昧谩骂和无限上纲。胡适对能看到的,都认真读过。并没发文反驳回应,保持沉默。
后来,在朋友唐德刚追问下,他才开口说:“基本上不值得一驳,这些谩骂的文字,也同时使我感到愉快和兴奋……我个人四十年来的传播文明常识的一点努力,也不是完全白费的。”
胡适这般厚道与宽容,在当今物欲横流社会,已经很少有人,能保持如此一颗平和宽容之心了。对母亲,他孝顺周全;对妻子,他体谅包容;对别人,他感恩宽厚,收获了许多的朋友。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
也正如陈独秀所言:“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
我也说:其处世厚道宽容为民族楷模、师表,则为先贤胡适!
(谨以此文纪念我们的先贤胡适逝世60周年)
校对: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