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与识人
邓有民
对于“文如其人”的评论我们都耳熟能详,但仔细思考与分析这四个字的人也许并不多。就像看一个人,我们常常被其形体外貌和穿着打扮所蒙蔽,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以貌取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甚至成了影视和文艺作品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标准:好人都是浓眉大眼、高大威武、器宇轩昂的模样;坏人则一律是贼眉鼠眼、凶狠丑陋、猥琐不堪的形象。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大家稍作思考就要发出会心一笑。因此,读文与识人都断不可只看其表面,应该如鲁迅讲的要 “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才行。那么,如何才能从字缝里看出字来呢?我们今天就以牛双成老师的文章《今年过年》为例来加以分析、说明。
双成老师写的文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朴实无华。表面平淡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是浓郁的乡愁情怀。那种对家乡和亲人的眷念与挚爱,对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家国情怀,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感知与感恩,对自然万物的对话与理解,等等,无一不是在平淡与恬静的语言叙事中表现出来的。如果只是泛泛地读过去,自然难以体会出其中的深意来。比如,写村头祭祖坟那一段,表面看还不到一百字,却饱含了作者多少情怀多少感悟啊!乡愁故园之情,岁月沧桑之感,以及山高水长的父母之恩,都在这段文字里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了。
该文通篇浸透了一种人世沧桑之感,而抒写的亲情、友情又是如此的美好动人,八十二岁老嫂子用柴火熬了三个小时的粥,作者只用“又喝了两大碗”就把那份真情、那份感激、那份浓浓的亲情展露无遗了。又如写看望儿时伙伴柱子哥(已故)的老伴那一节,看似闲闲地带了一笔,其实文字背后隐藏了多少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啊!这种把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悲欢离合化作轻描淡写的叙述风格是值得肯定的。
还有许多沉重的话题,作者都作了云淡风轻的处理。比如写独自走在家乡的田野那一段,就很好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把浓厚的乡愁转化成家乡的风物,就像那“欢快飞翔的小鸟”一样自由与轻快,这正是作者真实的内心写照:淡泊、宁静、幸福。
关于文章结尾主题的升华,也写得真实自然、顺理成章。作者没有刻意要颂扬,但是赞美之情都发自内心、溢于言表。这种并不刻意的“拔高”主题,也是该文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