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瞿秋白

我“认识”的瞿秋白

作者:庾日升

关于瞿秋白,国人并不陌生,都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先驱,外形文质彬彬,在一些革命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中,时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但要论及对他了解多少,可能很多人与我一样,了解是有限的、碎片化的,不够系统丰满。最近,读《名人传记》文章《瞿秋白:沸腾的热血》,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感慨,萌发了为他写篇文章的想法,于是,再通过查阅一些资料,《我“认识”的瞿秋白》便整理形成了。在我看来,瞿秋白生命只定格在36岁,但他短暂的一生,不乏精彩,堪称是一个了不起的才子,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有节气的高尚者。

一个了不起的才子。瞿秋白(1899年—1935年),出生江苏常州一个破落的书香之家,受家庭影响,得益于自己天分和聪明好学,17岁就考入外交部创办的俄文专修馆,主修俄语、法语、英语,兼修佛学、文学、哲学。由于他才思敏捷,才华出众,很快成为一个出色的翻译家,他翻译的第一部作品是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闲谈》,翻译过果戈里、都德等文学大师的作品,更多的翻译了俄国高尔基、普希金的大量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论列宁主义基础》等政治书籍,鲁迅称赞他的翻译是“信而且达,并世无两”。1921年,非常年轻的他,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开办的中国班任翻译和助教,给就读的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等讲授俄文、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兼任政治理论课翻译。他的政治眼界和文学水平很高,对时事有自己理解,写了不少文章,担任过当时党的刊物《前锋》、《新青年》主编,还是当时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的特约通讯员。毛泽东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高度赞同,大力褒奖,写序呼吁“中国的革命者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与鲁迅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交情笃厚,为鲁迅的杂感集写下了万余字的序,鲁迅的名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就是说他的。即便后来他被关在国民党牢房中,也笔耕不辍,写了大量东西,迫使蒋介石念他才干超群,迟迟不愿杀害他。此外,他还有一手好的篆刻才能。我们设想,如果他不走政治这条路,很有可能成为非常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能集诸种才干于一身,确是个了不起的才子。

一个伟大的革命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20岁的他,热血沸腾,积极投身参加。1920年,李大钊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他被深深吸引,看到了中国希望之光。23岁时,在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张太雷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陈独秀邀请,他离开莫斯科回国参加革命工作,发表宣传了列宁主义、共产国际运动方面的文章,担任党的刊物主编,兼管中央宣传工作。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他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负责处理两党合作问题。1925年起,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及政治局常委,26岁的他,进入了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层,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27年,因为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先后被停职、免职,在党的“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上,28岁的他,担任中共代理总书记,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可谓年少得志,一时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领头羊。1928年,他在莫斯科主持召开了中共“六大”,之后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国内实际领导中共的是李立三和向忠发。由于李立三的冒险主义错误和向忠发的叛变,他因此受到了共产国际的指责批评和王明、博古等人的迫害打击,被排挤出中共最高领导层,于1930年,被解除驻莫斯科代表职务回国,于1931年,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去了上海。往事短暂如烟,“无官一身轻”的他,在上海一边养病(肺结核),一边回归老本行进行创作和翻译,用笔为党工作。1934年,他奉命离开上海,到达瑞金,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陈云、张闻天等一起出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职。1934年,红军长征,需要留下一批人坚持革命斗争,他成为留下来人中重要一员,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长。1935年2月,他与何叔衡、邓子恢等人奉命秘密转移,在福建长汀县突围时,被当地反对武装保安团发现,邓子恢突围,何叔衡牺牲,他被俘。被俘后,尽管国民党对他威逼利诱,试图劝他叛变投降,可他宁死不屈,大义凛然,坚定践行着自己“活得有尊严,死得有价值”的誓言,同年6月,他英勇就义,年仅36岁。他一生为信仰而战,为革命而战,为党的事业而战,虽然生命短暂,可光辉永存,是地道的职业革命家,我党的早期领袖之一。

一个有节气的高尚者。被俘后,他曾试图隐瞒真实身份,化名林琪祥,职业医生,想有朝一日再为党工作。可是,由于叛徒的出卖,他完全暴露了,于是索性直言不讳地对国民党军法处处长吴淞涛风趣说:“……对,我就是瞿秋白,这些日子,所谓林琪祥、职业医生之类,就算是一篇小说吧。”按理说,他的真实身份查清后,会立即杀害,因为早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通缉共产党首要分子197人,他与陈独秀、林伯渠、毛泽东等人名列其中。可蒋介石念他才华不凡,试图劝降,告诉他只要公开声明脱离中共,对前期所做事情“忏悔”,即可免死,此后,他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劝降,从宋希濂到中统、到军统,但他无动于衷,劝降者一无所获。蒋介石见不奏效,再放宽自首条件,告诉他可以不公开声明反共或写自首书,只要迁往南京养病,身体好了以后,从事他喜欢的翻译或去大学任教,劝降的人再次络绎不绝,本认为如此条件可打动他心,不料,瞿秋白掷地有声说:“我不愿做个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勿要撕破我的历史。”他不愿失节当顾顺章之流,态度异常决绝,等待他的必然是黑洞洞的枪口。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情怀,这就是革命者的节气,“粉身碎骨也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国民党黔驴技穷,欲将他杀害。临刑前,瞿秋白视死如归的言行更是令人震撼,响彻苍穹,他正正衣冠走出牢门时,高唱“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他走到中山公园八角亭旁时,面带笑容大声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也!”他走向刑场时,振臂高呼:“共产主义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革命者的坚毅、文人的气节,赫然纸上,这就是高尚者的灵魂,值得我们敬佩。

瞿秋白被俘后,也试图多方营救,但都没有成功。他在牢狱中的生活特殊、过得有尊严,原因是国民党想劝降,自然要好生对待;二是负责看管他的是宋希濂,曾在黄埔军校听过他的课,对他的才学敬佩有加,故对他生活特别照顾,除禁用镣铐和刑罚外,吃的、穿的很好,还给他一个房间、一张书桌、笔墨纸砚及书籍若干。惟其如此,他操起篆刻才干,一时风靡传开,看管他的国民党士官附庸风雅,纷纷向他求刻图章,对索要者,他从不拒绝,关押四十天,刻图章78枚,展现了文人情怀;花了六天时间写就了《多余的话》一文,以坦诚率真的笔法,解剖自己内心,把从政曲折的心里话掏了出来,想让后世对自己少一些猜想、推测、考证,可事与愿违,由于他当时是用曲笔方式写成的,故而留下了谜团,反而给他及家人带来了灾难,变成他“叛党投敌”的罪证,也成为“文革”期间污蔑他是“叛徒”的把柄,直到1980年,党中央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才还他清白。

历史是客观公正的,事实胜于雄辩。今天,我们可以毫无争议地说,瞿秋白是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宣传家。不久前,党中央列出了从建党之初到新中国成立牺牲的党的卓越领导人,瞿秋白在列,位居李大钊之后。他的女儿瞿独伊(最近刚刚去世,享年100岁),也荣获了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在他的出生地常州和就义地长汀都有瞿秋白纪念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党伟业》、《建军伟业》等影视片,也常有瞿秋白的音容笑貌、光辉形象。我们应该好好“认识”他、记住他、感谢他、赞颂他。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我“认识”的瞿秋白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