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的活着
作者:王黎旭
人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用力地以哭啼之声来迎接着自己的新生。生活的不易与心酸,让人们又以自己的方式用力的活着,其中的酸甜冷暖只有自己知道。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死亡,让人们无可奈何;人能活着已属不易,但能艰难地活到生命的终点,则令人欣慰。
假期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从影院回家的路上信步而行,行人道上的人川流不息,随着一阵阵悦耳的歌曲声,把我的目光吸引到一位街边的卖唱歌手的身上。这让我联想到朱自清《乞丐》一文中描述的“乐丐”:“画丐外有乐丐。牛津街见过一个,开着话匣子……又见过一个拉小提琴的人,似乎很年轻,很文雅,向着步道上的过客站着。右手本来抱着个小猴儿;拉琴时先把它抱在左肩头蹲着。拉了没几弓子,猴儿尿了;他只若无其事,让衣服上淋淋漓漓的。”
这位歌手衣着朴素,身穿一件大衣,站立在步行道上,肩膀上斜挎着一个吉他,手指边拨动着琴弦,边深情地唱着歌曲,配合着歌曲的旋律时而转动着头,时而身体前倾后仰晃动着。从他那熟练的歌声中感觉不到一丝的忧伤,只能听见悦耳动听的歌曲,以此来讨点小钱。当我走近一瞧,地上铺着一张大白纸上写了一行大字:为女儿治病筹钱。旁边放了一个朗瓷碗,是方便来往的行人投放硬币或纸币的。这位乞讨者估计也比较细心,白纸的右下角还有个二维码,约莫着是给身上没带零钱的人网络支付用的,似乎这讨钱也伴着些许时代潮流的气息。看到此时,我是有些感触的,因为我家也有个“小棉袄”,所以顿生了怜悯之心。更让我感动的是,虽然遇到这种困难,但从他的歌声中没有感到一丝伤感的心绪,他还是埋着头弹他那一手歌曲,可见他的“敬业”精神值得我敬佩——不露半星儿可怜相,也教人有点肃然。我知道那是因为他是要用自己美妙的音乐来赢得周围人的肯定和支持,获得自己应有的报酬。这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厚重,生活更加的不易。
庚子年的新冠疫情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相比较而言,在这个世界上经历了自然灾害、偶然事故、突然病故、病毒疫情……等,能够存活下来的人们又是何其幸运。而这些幸运的人们在逃过了一场又一场的劫难后,在生活中也同样要经历着形形色色的磨难,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用力”地活着:为了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饱受生活的磨砺,岁月已经磨光了当年的棱角;为了挽救在医院那个生命垂危的亲人,身兼数职地拼命地挣钱,即使真的累了、乏了,但一想到亲人的希望就靠自己了,便硬生生地顶着疲惫的身躯继续前行;为了让儿女不再像自己一样承受着生活的困苦,忍受着常人不敢想象的艰辛地努力地工作着,生活的窘境让他们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是啊!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又有哪一个是容易的呢?当你被一个尖酸刻薄的老板痛骂时,为了担起家庭的重担而不得不按耐住如火山喷发似的怒火而隐忍作罢;当你背井离乡时,遭遇到无端的侮辱,为了理想中的生活,你舔平了伤口只能继续前行,泪水只能咽在肚子里打转;当炎热的夏天你在路边摆摊营生,为了养家糊口在蚊虫叮咬的灯下坐着睡熟的时候,你只能无视这不可避免的煎熬,度过每一个难熬的夜晚;当你明知自己胃溃疡并伴有“三高”的时候,为了拿下那份可以给自己带来希望的订单,还是若无其事地把白酒当作水一样地大口大口地灌进肚里……
生活仍在继续,令人扎心的事情还有很多,纵使伤痕累累,也要学着自己舔着伤口继续前行,肉眼所看不到的是苦楚坚强的背后堆砌起来的信念与行动。为了得到荆棘丛中的樱桃,不愿面对厄运妥协地生活着,于是我们默默地承受,拼命地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世界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用力地活着,即使周围没人喝彩,自己也会给自己鼓劲上路。只不过是在每个日出的早晨,换成了一张自信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