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光:霜 降

霜 降

作者:范光

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的来临也意味着秋将逝,冬将至,此时天气转冷,温差变大,寒霜出现,冬的脚步真的是越来越近了。《二十四节气解》道:“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表示天气渐冷,露不也凝结成霜,树叶开始枯黄,随即纷纷凋落。

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等草木摇落露为霜,待清霜染尽湖边树,看霜叶红于二月花,宋代词人叶梦得在《水调歌头》中写道:“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短短几句词,已概括出晚秋霜降的境界。

今天,天气不太冷。窗外,天高云淡,白云如游丝,湛蓝的天空给人以极富浪漫的美。万物披上霜华,演绎着最后的秋色,天地色彩斑斓,展现着暮秋的浪漫。深秋时节,成熟的银杏挂满枝头,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洒,铺满了小区的小路、花圃、草坪。

心生欢喜,推门下楼,迎面无寒意,步履轻盈,小区的风景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清静中带着寂寥。楼下的桂花散发着余香,一排银杏树在秋风霜降的浸蚀下,丝毫没有冷的感觉,一片片酷似扇形的绿叶,剔透金黄,闪闪发亮,在静静的编织着秋后的梦幻。

霜落在叶子上,叶子奇妙的变色了。霜本来也是一朵花,是天空洒向大地的一朵无色六瓣花,虽然无色但它就是有本事把绿叶一层层染红。偶尔,看见有二三片叶子,犹如蝴蝶般轻轻地扇动着翅膀,悠然地飘向地面。好似“料峭寒风枝头上,悄然滑落不二春。”

到了霜降节气,昼夜温差大。早晚,都要穿上外套,方可到外面散步。想起小时候早起上学,路见霜的样子,也想去看看霜。但是小区里是找不到霜的。我决定起个大早,去尧渡河畔寻霜。清晨,阳光没有升起,大地一片清冷,在河边的草叶上,我找到了霜。

霜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大地如老人的两鬓,一片斑白。然而霜降,又是一年当中最美的时节。漫步于尧渡河边,小桥,小溪,亭阁,沐浴在冷冷的空气下,已失去秋的色调,看不出一丝惬意和喧闹,孤零零,听小溪潺潺,亭阁风鸣,小桥人稀。

触景生情,想起了温飞卿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句子。太阳出来了,霜还静静地覆在万物上,看霜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珍珠般的微光,遇见霜,我被自然的美留住,使我心情变得皎洁。一年有四季,霜却不是常常能见的,占天时地利与人和。

天时是说节令到了霜降节气,自然界才有霜,地利是说要离城市中心的繁华与喧闹一段距离才有霜,人和是说只有走出家门把自己放在郊外自然界冻一冻才能遇见霜。而霜一视同仁,霜落在植物上,也落在那些没有生命力的物质上,霜不会挑选降落的地方。

走进田野,草木枯黄。但不缺乏迎霜而出的色彩。枫叶愈加红了,映照出生活的一片美意,秋韵织就了希望的彩锦。踏行山河之间,在清涧争鸣的诗意中觅一种人生的境界,在山峦叠嶂的意境里参透一份人生的感悟。那份成熟、那份安然,都是秋天最好的诠释。

山野层层叠叠的山林,显出不同层次的色彩,经过风霜后的林木,是那样的庄重,深沉和含蓄,甚至每片树叶,都变得成熟而优雅,“霜叶红于二月花”,山野染上了霜,红叶如花点缀着山林,溪水印上了落叶的印章,潺潺流动的韵律里掩藏着秋天的秘密。

漫步在河畔的小路上,路边的落叶,使得每一声脚步,都像在与大地窃窃私语。微风吹过,树叶在风中摇曳,沙沙作响,伴着小河的溪水叮咚,好像在凑响一支时代的交响曲,此时,天地之间冒出萧肃之气,树木上的叶片经过一个季节,该凋零的已经随风落下。

霜降是秋季向冬季的过渡节气。我国古代把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意思是霜降时节,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吃不完就积攒到冬天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文人墨客因为霜降引发了无限的感慨,诗词好句叠出。白居易“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苏轼“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岑参“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元稹“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韦建“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都是写霜降节气景象的,诗词重在借景而抒情,文人墨客笔下的霜降,总是和人生的秋冬联系在一起的。站在季节的路口,轻轻地和秋说一声再见,也和那些遗憾、失落挥手作别,然后循着初心,继续向前走。追逐一抹金黄,邂逅一捧温暖,珍藏一份遇见!

霜降之后,冬天开始叩响季节之门,越近寒凉之处,越见人心温柔,回首过往,我们每进一步,自有进一步的欢喜。一路向冬,别过所有,愿你明了,唯有身上衣、眼前人、心头暖最堪珍重。又至一年霜降,我在暮秋,念你无恙,你在远方,安好如常!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范光:霜 降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