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感怀

七夕感怀

作者:汤深礼

今天,8月14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
农历的七月,在我的家乡皖南大公圩地区是个忙里偷闲的时节。繁忙的春耕夏锄已经过去,秋收大忙还没有到来,满地的庄稼即将成熟了,人们已经看到了丰收的希望,心里那股喜悦劲儿自然洋溢在了每个庄稼人的脸上。在这充满了希望和喜悦的七月里,有一个颇为特别的节日牵动着人们的情思,那就是七夕。

童年的岁月,一个幻想、好奇的时代。记得小时候,每每在夏末秋初的夜晚,在窗外坐一小板凳,双手托着腮,两眼一眨不眨地望着大人那翕动的嘴唇。急切地倾听着从那里流淌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神奇古怪的传说。常常会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而在农历七月七日跑到葡萄架下,偷听这对情人的切切私语。尽管小心翼翼,仔细偷听而终无所获。只是听到风吹树叶的飒飒声,和那秋夜虫鸣的瑟瑟声。也就权当是自己真地听到了他们见面时的悲欢私语。其实自己骗自己的事情也是常有的。
尽管如此,那寥寂的夜空里,隐隐传来天籁的声音,翘首仰望那高远无垠的云汉星河,那迢迢牵牛星,那皎皎河汉女,儿时的心里充满了无限的遐思,一股美好而善良的情愫油然而生…… 不甘心那种模棱两可的见面语。还要仰首张望,看那被王母娘娘金簪划出的茫茫银河。在那茫茫无边,飘着银色浪花的银河两岸,寻找着一担挑着两个孩子的牛郎和那个三角形的织女能否碰到一起。尽管费尽周折望穿两眼,也是看不到那为他们见面而搭设的鹊桥。也看不见那两个星星地聚合。

长大了才明白那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姻缘的向往,那是天阶夜色的流萤。虽然那是一段离奇的故事,人们还是相信它是真的。
所以,到了文人墨客笔下的七夕,抒发的却是另一种情感。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寥寥数语将七夕情景描写得又是何等生动。“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代名士秦少游的《七夕词》,感情细腻而又真切,读来更是感人至深。

“烟宵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字里行间,是离情别恨,是一股忿忿不平之情。而宋人晏几“路隔银河犹可惜,世间离恨何年罢” 的诗句,则将人们的思绪又从天上带回了人间。
神话传说本来就是世间人情的反映,那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自然就更能牵动人们的情思,引起人们的慨叹与同情。曾在早年读过一位台胞写下的《七夕有感》,其中有这样两句至今难忘: “天上尚有鹊桥在,人间何为设藩篱?” 这些人少小离家,如今已是双鬓斑白,一道人为的藩篱,阻隔着两岸的亲情,虽是盈盈一水,却犹如迢迢星河云汉,满腔的乡思愁绪又与何人诉说?
这又上升到了家国团圆,祈盼统一的高度。于是,我从另一个角度赋予了秦观【鹊桥仙】新的内涵:任你朝思暮想,终有银河阻拦。这就是中国梦留下的怅想和遥望,期待着华夏儿女的圆梦福祉。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古人是这样说得,可这朝朝暮暮何时了?是永远吗?

也许我会象童年时代那样,有着双手托腮的沉思。思忖那遥远的中国梦想,何时才能实现梦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七夕感怀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