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难修己 -《淮南子》读书笔记

人生自古难修己

作者:朱双顶

人之难,难于识己修己,亘古有之。《淮南子》上说:“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有禄,三危也。”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不识己修己而临危。修己在于识己,视觉灵敏,不是说他的眼睛能看到别人的东西,而是说能见自己罢了;听觉灵敏,不是说能听到别人的东西,而是说能听到自己罢了;心智通达,不是说能知道别人的东西,而是说能知道自己罢了。为此,我们来读一读《淮南子》中有关识己修身论述,或许能有新的教益。
人乃自然之物,一切当看谈自己。《淮南子》说,大自然用形体负载我,用生存使我劳苦,用年老使我安逸,用死亡使我安息。那种把我生存当作好事的,便是把我死亡看作好事的原因。于是富贵贫贱对于自己,就像春天的东北风一样迅速吹过;诋毁赞誉对于自己,就像蚊虻从自己耳边飞过。

人也是形气神的合体,应各处其位而协调和谐。《淮南子》上讲,人的形体是生命的客舍,元气是生命的根本,精神是生命的主宰,其中一个方面失去位置,那么其他两方面将受到损伤。所以要不把安康作为快乐,不把贫苦作为悲哀,不把尊贵看作安逸,不把卑贱看作危险;形体、精神和气志,各自都有适宜的场所,来适应天地的自然变化。能够达到没有快乐境界的人,那么没有什么不是快乐的;没有什么不是快乐的,那么就达到最大的快乐了。
人要知道自己的才能有限、世界的认知无限之实,不以己悲。《淮南子》上说,发明造车的奚仲不能成为善射的逢蒙,给穆王驾车的造父不能成为相千里马的伯乐,这只因为他们通晓自己这方面的内容,而不能通达各个方面的变化规律。既便是才能高强,也有善于游泳的人往往被淹死,善于骑马的人常常被摔死的情况发生,凭着自己的长处,却反而成为自己的祸害的。正所谓兵势强大的最终被消灭,木质强硬的容易被折断,皮革坚固的容易被撕裂,牙齿坚硬却先脱落。所以说柔弱是生存的支柱,而坚强则是死亡的同类;率先倡导的走的是穷困之路,后来行动的却是通达的源泉。更有甚者为前面的人成了后面人的弓矢箭靶。
人,生于尘世,沾染俗气无法避免,加强自身的修养就成为必要。《淮南子》上讲,喜悦和愤怒,是道的偏邪行为;忧虑和快乐,是德丧失的表现;爱好与憎恨,是心灵的过错;无穷的贪欲,是性情的牵累。心里不忧不乐,是德的最高表现;通达而不变化,是清静的最高表现;贪欲不在内心产生,是虚无的最高表现;没有什么爱好与憎恶,是平正的最高表现;不与外物相混杂,是纯粹的最高表现。所以要“以道为竿,以德为纶,礼乐为钩,仁义为饵,投之于江,浮之于海”,而修身于己、教化于民。静漠恬淡,是用来养性的;和愉虚无,是用来养德的。

人要立于世,首先要利于人,不为名利牵,不为物质累。《淮南子》上说,善于驾车的人不忘他的马匹,善于射箭的人不忘他的弓箭,善于处在常人之上的人不忘他的下属。果真能够爱护而使他们有利,便可以让天下之人依从了。不爱护不使他们得到利益,亲生的儿子也会背叛父亲。重视生命的人不会因为利益而危害自己,树立名节的人即使有危难不苟且避免,贪图爵禄的人看重利益不顾念生命,爱好名誉的人不是义行就不苟且得到。
修身于己,难在坚持,需终身不渝,不以善小而不为;修身为人,难在利他,需以身示范,不以恶小而为之。《淮南子》中讲到子路求人与子赣赎人的故事。子路救出溺水之人,而接受主人一条牛的谢礼,孔子说:“鲁国人以后一定喜欢解救他人于患难之中。”子赣用钱赎回鲁国人,却不愿意到官府接受金钱,孔子说:“鲁国以后不再赎人了。”同为做好事,由于事后所采取的态度相异而导致不同的社会后果:子路接受牛谢而奖励行德之人,子赣谦让而制止了行善的行为。原来鲁国的法律规定,有鲁国人在诸侯国中为奴仆的,有人能够出钱赎回来,可以到官府里领取赎金。富商子赣从诸侯国中赎回了鲁国人,认为接受官府钱就不廉洁而拒绝,让他人无法接受。谁是谁非呢?不完美的背后是同俗,人之性,性俗而事扬;完美的背后是纯粹,人之德,德纯而事止。可见修身之难。

数千高士聚于一处而坐而论道,著成一部传扬千古的《淮南子》,就这样以独树一帜的形式,扬道家之论,教人以修身养性之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璀璨夺目明珠。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省直机关退休人员,在家以读书为乐,近年内重拾旧时雅好,不时写点扎记、散文、随笔、诗歌等,先后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文二百余篇。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人生自古难修己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