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锦绣的大美安徽
作者:庾日升
在祖国的版图上,安徽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中部地区。秀山名川,璀璨夺目;微风皖韵,扑面而来;历史掌故,如数家珍。始建于1667年(康熙六年)的安徽,其名也意境幽远、令人向往,取安庆和徽州两府首字而成, “安”盖为安好,寓意安康和谐;“徽”细解之有人、有山、有水、有文,蕴含善良美好。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身为安徽人,应知安徽景。大美安徽景,重在山水情,其名山名水不胜枚举,锦绣成林,诗意盎然,随着文字的流淌让我们徐徐展开画卷吧。
这里有“天下第一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它屹立于安徽南部,地跨黄山市三县(歙县、黟县、休宁)两区(黄山区、徽州区),是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山势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占地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黄山风景区约150多平方公里。其名字也不断演变,秦以前叫“三天子都”,因为黄山的三大主峰天都、莲花、光明顶传说为天帝居住的仙都;秦至唐天宝年间,叫黟山,因为山上的石头又多又黑;唐天宝六年,李隆基下诏将黟山改为黄山,沿用至今。早在明代,徐霞客登山后就发出了“登黄山天下无山”的感叹,后人继而总结出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句。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黄山素有“四绝”之美,“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景观独特,天下无双,大凡到过黄山的人,准会赞叹不已,陶醉其中,流连忘返。黄山是山之“集大成者”,聚许多名山之神采,泰山的雄伟、武夷的秀逸、华山的险峻、庐山的飞瀑、峨眉的清凉、雁荡的巧石、恒山的烟云,在这里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富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黄山千峰竞列,比肩接踵,共有72峰,一年四季如画,春花烂漫、夏涛阵阵、秋枫似火、冬雪绵延,什么季节来看都有惊喜,都有不一样的感觉。黄山是天下名山,早成共识。
这里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的九华山。它地处池州青阳境内,属于黄山支脉,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还有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之一。早在唐时,新罗王子金乔觉(今朝鲜半岛)到此造访,深为幽静吸引,决定在此清修苦行,布道弘法,天长日久,终将此修炼成地藏菩萨道场,如今香火不绝,名声显扬。九华山原名叫九子山,大诗人李白来过后,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的诗句,此后名为九华山,一字之改,“点石成金”。九华山既有佛教古迹,又有自然丽景,双壁合一,久负盛名,整个山体犹如一尊大佛,以天台为首,有寺庙90余座、佛像6000多尊,拜佛者络绎不绝,人们祈祷安居乐业;其自然景观后人总结为“十大景观”:五溪山色、桃岩瀑布、舒潭映月、东岩晏坐、平岗积雪、化城晚钟、莲峰云海、九子泉声、天柱仙踪、天台晓日,其中桃岩瀑布是九华山第一大瀑布,化城寺是全山寺庙之首,相形之下,九华山的名气魅力,自然在于佛教。
这里有安徽简称源于此的天柱山。它位于安庆潜山境内,历史悠久,周武王曾在此封国为皖,故此山又叫皖山、皖公山,安徽简称“皖”,盖源于此。天柱山的看点也不少,但主要有二:一是摩崖石刻,这里石多石奇,或相拥相背,或断崖峭壁……,吸引古代文人墨客来此刻石,共有400多块,王安石留下了“坐石上而忘归”的题刻,黄庭坚在这里自号为山谷道人。二是佛教文化,三祖寺是全国重点寺庙,其贡献是使禅法得以中国化,成为汉传佛教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派之一,到天柱山,必去三祖寺。
安徽还有其它名山,可谓群山交响。有被誉为“江南诗山”的宣城敬亭山,有形如漂浮湖中之舟的安庆浮山,有道教圣地的休宁齐云山,有牡丹闻名的巢湖银屏山,有桐城父子宰相长眠之地的桐城龙眠山,有号称“中国第一富硒村”的石台仙寓山,有“吴楚东南第一关”的金寨天堂寨,有“江北黄山”之称的霍山铜锣寨,有王安石留下名篇的含山褒禅山,有欧阳修留下名篇的琅琊山等等,一山一景观,一山一世界。
山,的确是安徽人的骄傲,宽厚有力,或雄伟,或奇秀,或独特,遐迩闻名,成为安徽靓丽名片。同样,水,也是安徽人的自豪,奔流灵动,滋养众生,富甲一方,生生不息地把我们带向古老、美好和远方。
这里有历经沧桑的淮河。古老的淮河,像长江、黄河一样,也是母亲河。它位置特殊,既是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又是我国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从河南进入安徽,桀骜不驯流经多个县市,后注入江苏洪泽湖。安徽境内全长约430公里,属淮河的中游,北岸是辽阔的淮北平原,南岸是绵延的江淮丘陵,灌溉着安徽46%的土地,造福着安徽广袤大地和万千生民。惟其如此,治淮水患尤为重要,早在4000多年前,大禹就来到涂山治水,中国迄今遗存最早的水利设施寿县安丰塘也发挥着安澜于世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指示。今天的淮河两岸,水患彻治,“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就设在安徽蚌埠,修建了大小水库5700多座,比较有名的是霍山境内的佛子岭水库。“走千走完,不如淮河两岸。”是的,淮河畅通了水系,发挥着灌溉、交通两便功能,造福于民;淮河历来是兵家争夺要地,大泽乡起义、垓下之战、淝水之战以及淮海战役就发生在这里;淮河两岸风光无限、群星灿烂,李白、苏轼、王安石等曾泛舟于此,老子、庄子、管子、曹操、华佗、朱元璋等先后诞生于此,真可谓说不尽的淮河历史!
这里有奔流不息的长江。长江从江西湖口进入安徽安庆,最终由马鞍山和县流入江苏,途径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五市,全长约400多公里,俗称“八百里皖江”。大自然的造化,滋养着皖江,平原丘陵一望无际,支流湖泊纵横交错,生态环境优美如画,“东风染尽三千顷”,鱼米之乡甲天下;富裕着皖江,这里有“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封疆第一州”的安庆,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芜湖,有铜都铜陵,有钢城马鞍山,一批知名企业从这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奇瑞汽车、江淮汽车、马钢、海螺、铜陵有色、安庆石化,个个生龙活虎,风头正劲。皖江沿途风景如画,首有安庆地标建筑、400多年历史的振风塔,笑傲长江;尾有“长江三矶”之一的马鞍山采石矶,拥抱江水。历代无数文人骚客,泛舟皖江,流连忘返,著诗无数,李白《望天门山》就是力作。皖江文明历史悠久,繁昌的人字洞、和县的猿人化石、含山的凌家滩、潜山的薛家岗等,见证着人类文明之源,个个都是宝贝。皖江人杰地灵,我党创始人陈独秀以及桐城派、徽戏进京、黄梅戏等就诞生于这里。今天的皖江,正积极响应国家打造“长江经济带”的号召,“皖江城市经济带”应运而生,正在崛起,涵盖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池州、宣城、滁州、六安九市59个县,约占安徽总面积40.3%,成为安徽乃至中部地区崛起之脊梁,未来可期。
这里有澄江如练的新安江。新安江源于黄山休宁,终于浙江钱塘江,有大大小小600多条河流被其揽入怀中,覆盖黄山市四县三区,是黄山市地道的母亲河。因为黄山古称新安,故谓之新安江。新安江自然景观丰美,旅游胜景多多,西递、宏村遐迩闻名,岑山及岑山渡、深渡镇、“三潭”也是网红打卡,已成为人们游览黄山的“标配”。新安江是古徽商的黄金水道,大批徽商从这里走出,走向苏杭“天堂”,倘若没有它,或许就没有徽商的发达。新安江处处是画,美不胜收,成为诗人、画家笔下的尤物,李白、孟浩然在此留下了精彩诗篇,渐江、黄宾虹在此创立了新安画派。新安江人文历史厚重,不仅诞生了新安画派、新安医学,还走出了教育家陶行知,出了“状元县”休宁。从一定意义上说,新安江也是现代文明的发祥地。
说到水,不能不说巢湖。它是五大淡水湖之一,因形如巢而得名(也有说与巢氏、居巢国有关),面积800多平方公里,水系发达,盛产银鱼,有“皖中明珠”之誉。这里曾经是三国时期魏吴交战之地,湖中的姥山,留下了焦妇盼儿归的故事,湖中的中庙,有“南九华、北中庙”之说。
“青山隐隐水迢迢。” 随着这一幅幅山水画卷的展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山山如画,淮河、长江、新安江,水水如练,说安徽山水锦绣,名副其实,愿大美安徽,明天前程锦绣,逐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