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南京之行

七月,南京之行

作者:范光

七月四日周末,早上,7点40分我和妻子一道从东至坐长途车到南京,开始二日问医复查之行。12点30分到达南京南站,出了车站我们向下走,改乘地铁3号线到大行宫站转2号线到达西安门站。出了地铁站来到中山东路与龙蟠中路交汇处十字路口,东侧北边是熊猫集团和东部战区总医院,南边是西安门遗址公园。西侧有一座逸仙桥,旁边有一座玄津桥。我们走上人行道轻松地汇入了穿流不息的人流中。

七月,南京正处于梅雨季节,天气变化无常,时而蓝天白云骄阳似火,时而乌云密布倾盆大雨,路上遇到了一场阵雨,梅雨天,对我们出行在外的人来说,淋湿了的衣裤让人非常不适,湿透了鞋子让人走路有点不太方便。不过夏天的雨,说来就来,说去就去,雨渐远,风没了,雨暂停,街上的行人从屋檐走出,天蒙蒙的,少了热气的蒸腾,我们乘雨停的间隙,背起行囊,经过玄津桥前往宾馆方向走去。

中午13点我们到达宾馆,登记交费后,安排在311室住宿。七月,是一个多雨的季节,窗外传来噼里啪啦的下雨声,大雨磅礴,如注,如泼,铺天盖地的下个不停。我只能透过灰蒙蒙的天,望着被大雨浇灌着的这座城市。雨点,有时轻盈,有时沉重,柔柔的飘过发丝却浑然不知,或者屋顶上的青瓦敲击出清脆的音符。远处,房屋朦朦胧胧,似轻烟笼罩。近处,树木却在细雨的冲洗下,显得格外青翠欲滴。

夏日的雨,迅速而猛烈,豆大的雨点像断了线的珍珠不断地落下,雨越下越大,从房檐上流下来的雨水在街道上汇集成一条条小溪散开,向前奔去。我徘徊在窗口,透过雨帘,看见外面的天空是灰蒙蒙的,秦淮河边城里拥堵的马路上,挤着忙于生计的人们,他们骑着车,穿着各色雨衣的身影匆匆而过。密密的雨点驱散了大都市的喧哗,于是往日眼中狭窄的街骤时变得宽广漫长;轻灵的雨珠洗尽街心的浊尘。

我站在窗前对外观望,雨滴层层叠叠的悠然落下,在地上不断地溅起水花。我舒展了一下身腰,将自己懒散地放平在床上,然后,静静地倾听雨点纷落在玻璃窗上。时而一点一点,如糖如饴;时而一串串,缤纷摇曳。如珠串,如水晶,敲打着快乐的音符,织成了一片蕴藏着生机的宁静。渐渐地雨小了。风儿,一阵阵的吹过。绿绿的树叶荡起微微的涟漪,叶子上的水珠依依不舍的,仿佛整个树被湿透了。

我喜欢细雨蒙蒙的天气,小小的雨丝飘过,刚刚好不用打伞,就这样,像雾又像雨,凉凉的,配上阴阴的天气、阵阵的凉风,感觉很舒服,让人清醒。一把把七彩雨伞,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点缀出满街的万般风情,引人无数遐想。雨,小时像银针或银丝撒满天地之间。近的景物像被笼上了一层薄纱,如仙女之裙挽轻泻大地,而远处的景物像与此隔了一层天国的窗帘,若隐若现,像跳动的精灵充满灵性。

梅雨季节,一场雨来的快,也走的快。雨后天晴,我起身来到窗前,望着楼下被雨清洗过的秦淮河,一河碧水波光粼粼,那情景恰似乌龙在缓缓游动。我想近前去瞧个究竟,决定下楼,经玄津桥,去秦淮河边的街心公园走走,秦淮河水碧波荡漾,孕育了南京古代文明,斑驳的西安门城墙诉说着历史长河中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失为怀古佳处。”金粉飘零野草新,女墙日夜枕寒津。兴亡莫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

南京被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黄道天清拥珮珂,东南王气秣陵多。江吞彭蠡来三蜀,地接昆仑带九河。凤阙晓霞红散绮,龙池春水绿生波。华夷混一归真主,端拱无为乐太和。”此诗如虹贯,很大气,”华夷混一”句,更让人叹为观止也!悠悠秦淮河,阅尽千年兴衰。今非昔比,风物依旧,人事全非。杜牧《泊秦淮》耳熟能详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读来,苍凉之感及愤懑情绪油然而起。

现今,众多的桥梁横跨秦淮河两岸,石彻的岸坡上垂柳依依。距玄津桥北侧的中山东路逸仙桥车来车往,穿流不息。两桥相隔不到百米,玄津桥,建于明代,桥长41.6米,宽19.1米,为三拱石桥。因明代皇城建造在南京城东,当时官员日常出入皇宫大多经由玄津桥对面的西安门,当年是使用频繁的交通要道。清代,曾为了避康熙皇帝的讳而改叫“元津桥”。民国初年,因为“元”、“天”两个字混淆,此桥曾被误称为天津桥。

据史料记载,玄津桥桥栏原两端各有一对石狮子,如今仅剩一只。尽管如此,在桥东南侧保留着的这一小截原始桥栏,还是珍贵异常。依照这一范本,2001年仿照明代风格用汉白玉修复了桥栏。粗壮的方形柱头,上面覆以莲瓣纹样。栏板处采用的则是传统的宝瓶装饰,意喻 “出入平安”。玄津桥下沿河道有可供散步的约一米宽的小道,玄津桥的桥墩呈阶梯状,坚实牢固并且极具艺术美感,具有防幢击、减缓水流的作用。

玄津桥对面是西安门遗址公园,西安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过去被长期误称为”西华门”的西安门是明故宫皇城的最西面的一道城门,由于整个皇城偏在南京城东南,出了东安门便是朝阳门(今中山门),出朝阳门就出城了,西安门是进出皇城最方便的城门,故其使用频率较高,西安门的规格很高,仅次于午门,门外(东)有一座宽大的玄津桥(至今尚存),可见当年此门的重要。因明代皇城建造在南京城东,当时官员日常出入皇宫大多经由玄津桥对面的西安门,当年是使用频繁的交通要道。

玄津桥东侧秦淮河岸边的城市街心公园,供市民娱乐休闲。沿玄津桥两岸的秦淮河内河两侧现已建成南唐时期的历史文化长廊,它在向世人诉说着发生在那个朝代的故事。河边主要在绿岛侧分带种植了花灌木和彩叶植物,栽植天鹅绒紫薇、粉花紫薇、月季、大花萱草等品种,形成多彩的植物空间,从街区到公园,从路边到河边,一路繁花,景色优美,打造一条连接中山陵和玄武湖的多彩视觉通廊,令人赏心悦目。进一步美化了南京市城市景观,丰富季相变化。

过了玄津桥,人行道上一排紫薇花开,紫薇花朵繁密,色彩艳丽,花期漫长,是盛夏最靓丽的风景线之一。人间七月草木盛,紫薇花开正当时!紫薇花盛放,美的不似凡间。盛夏的南京,只要在街道、庭院、池畔、公园走走,到处都可以看到紫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身影。白色的紫薇花素洁俏丽;紫色的紫薇花神秘秀美;蓝色的紫薇花深沉宁静;红色紫薇花,仿佛燃烧的火焰,它们把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点缀得更加美丽。

紫薇是我国的原生树种,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素有“夏之樱花”的美誉。在唐代紫薇极受欢迎,宫廷和官邸中紫薇身影随处可见,许多诗人都曾赞咏过紫薇。关于紫薇花的花色,依照中国人“以紫为贵”的传统欣赏习惯,王世懋在《学圃余疏》指出:淡红色为野生的紫薇,品级最差。白色紫薇为后来发现的,也不足为贵。而紫色才是正色的看法,所以,尽管紫薇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习惯上还是统称为“紫薇”。

紫薇花一朵挨着一朵,一簇簇,一丛丛,花团锦簇,开得热烈而奔放。在夏日的万绿丛中,显得艳丽而耀眼。远远看去,此花并不起眼,近看花蕊蜷曲,花瓣薄如蝉翼,那一抹紫色顺延着花瓣慢慢延伸,或深或浅,梦幻而神秘!一直以来,民间都有一种说法,就是紫薇花象征着好运。如果你住的周围开满了紫薇花,那么那些花朵会化作紫薇仙子守护你,带给你一生一世的幸福。而且紫薇花还代表了生命的活力与蓬勃的气势,因为在炎炎夏日,它在燃烧生命释放美丽。

“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半年花。”杨万里的诗描绘了紫薇繁花密缀、红霞成阵的动人景象,也道尽了紫薇柔艳丰茂、花期绵长的特色。正是这首诗,使紫薇有了“百日红”和“满堂红”的美称。杜牧别号“杜紫薇”,他的诗句“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不着一字,却赞扬了紫薇不与群花争春,一枝独秀的品格,可谓咏颂紫薇的千古名篇了。

我特别喜爱紫薇,它树姿优美,却又屈曲陆离;树干细腻光滑,玉肌润肤,无皮而生,别具奇趣;既历尽沧桑,又充满勃勃生机。无论是嫩叶乍吐的初春,还是繁花盛开的盛夏和深秋,或是黄叶落尽的寒冬,都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夏风吹过,紫薇树摇,花潮涌动。眼前的紫薇花,听风低语,自开自谢,绽放着属于自己那份执著和美丽。紫薇花开倾城,点缀在车水马龙中,又与天边的晚霞相映衬,显得娇艳多姿。

秦淮河边的街心公园是一处市民健身锻炼之地。近几年,隨着古秦淮内河的清淤改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碧水蓝天给南京这座城市又凭添了几分亮彩。傍晚黄昏,我遥望日落,西边露出一缕红彤彤的霞光,一下触及我的心灵深处,玄津桥边丰富的南唐文化历史,澎湃着我期待的灵感。写下几行清风小字,落笔几句淡月疏语。愿我们都能以一颗欢喜心,微笑着接纳所有的好。也愿所有的美好,依然在路上。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七月,南京之行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