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率真也许是天性所成,但率真得有气节,就是个人修养所为。而一个人的德行既有先天的本性,更有后天的养成,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盛名远扬。汉朝的袁盎就做到了。
袁盎,楚国人。吕后专权时,做过吕禄的家臣。汉孝文帝时,由其兄保任为中郎,后外任陇西都尉、吴国丞相。汉孝景帝时为太常,后任楚国丞相。纵观他的一生,可以用率真、仁德来褒奖。
率真变直臣
树君威,不怀私情。丞相周勃因平叛吕氏,自认为拥立文帝有大功而高傲,每次朝见皇上出来总是志满意得,连文帝见他都恭恭敬敬,常常目送。袁盎见此,就上谏说:“周勃是所谓的功臣,而不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重臣。作为一名关系国家安危的重臣应当与皇上共存亡。吕后当政时,吕家的人掌握了朝政,撸自封王,刘家的天下几乎要断绝。那时周勃担任太尉,掌握着军权,但不能匡正时政;吕后去世,大臣们联合起来造了吕氏的反,周勃当时正掌握着兵权,碰巧成功了,所以说他是功臣,而不是重臣。现在丞相似乎已经露出不把皇上放在跟里的样子,陛下您又一味地谦让,人臣和主子都失去了自己应守的礼节,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从此文帝上朝就变得越来越严肃,而周勃对皇上也觉得越来越可怕了。他私下责怪袁盎说:“我和你哥哥是朋友,你小子却在皇上面前挤兑我。”是呀,我与你哥很好,你的官还是你哥保任的,怎么这样对我啊!
止骄横,敢触皇亲。淮南王刘长进京朝见皇上时,杀了辟阳侯审食其,举止骄横。袁盎不怕皇亲国戚之威,对文帝谏说:“诸侯太强大骄横,必定成为国家的祸害,应当惩戒他们并削减他们的封地。”力劝皇上采取措施,制止刘长所为,文帝不听,果有刘长后来的谋反。
远小人,敢拦坐驾。宦官赵谈很得文帝的宠幸,出则同车,一天文帝外出,他又上车陪侍。袁盎见此,就过去跪拦住文帝的车谏说:“按规矩只有国家的英豪才有资格陪天子同乘一辆车。如今我们朝廷上即使再没有人,也不至于让一个宦官陪您坐车啊!”是呀,你一个被阉割之人有何资格与皇上同车。文帝听了也无可奈何地笑笑,只得让赵谈下车,赵谈哭泣而去。
分尊卑,敢拉坐垫。文帝游上林苑,皇后与慎夫人一同跟着去了,常常不分尊卑坐在一条席上,入席时又要如此。袁盎即上来将慎夫人的坐垫向后拉了一下,令慎夫人生气,文帝也不高兴。袁盎谏说:“尊卑的次序分明才能上下和睦。您已立了皇后,而慎夫人不过是个姬妾,姬妾怎么能和主子并排而坐呢!那样只能搞乱了尊卑关系。您要是宠爱她,可以多赏她东西,像您刚才那样对待,只能是害她。您没见当年吕后把戚夫人弄成‘人猪’吗?”这才使得文帝高兴起来,慎夫人因此也赐给他金五十斤。
由于袁盎总爱直谏,从而被外放,任陇西都尉,后又任吴国丞相。他生性直率,喜好直接,不喜欢晁错,就不与晁错坐在一起和往来,而得罪了晁错。晁错当上御史大夫,就借袁盎收受吴王财物之事,将他判罪下狱,被景帝赦免,才得以削职为民。吴楚叛乱之时,袁盎通过窦婴得以面见皇上而谏,将晁错处死,又被景帝任为太常。吴楚之乱平息后,他被任为楚国丞相,几次上书建言,都未被采用,就告病辞职回家。仍不时受到景帝的咨询,他为景帝谏言,使梁孝王想继承皇位化为泡影,得罪梁孝王,结果被梁孝王多次派人刺杀身亡。
德行成盛名
袁盎对周勃得意忘形,向皇上进行了讽谏,让周勃失去往日之尊,使他闷闷不乐。后来周勃免相回到封国,被人上书告发他谋反,而被捕下狱,刘氏王室和朝中的各位公卿谁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向文帝申明周勃无罪,出力为他解脱,才使他最终获释,而遂成好友。
淮南王刘长谋反被流放囚送蜀郡时,袁盎劝谏文帝不要这样做,因为刘长性情刚烈,会因此而经不住在路上风吹雨打。后来,果如所料,刘长到雍县就死了。文帝伤心大哭,后,悔没有听袁盎的话。这时他又谏说,人死了不能复生,如果想挽回一些什么,他有三个儿子,就看您怎么安排了。于是文帝就将刘长的三个儿子封为王。
袁盎调任陇西都尉时,他爱护士兵,士兵们都争着为他效命。他任吴国丞相时,手下有一小吏与他的婢女私通,他知道后不去声张,仍以原来的样子待小吏。有人告诉小吏说丞相已知道了,小吏立即逃走了。袁蛊得知后,立即亲自驱车将他追回,并把那个婢女赐给了他,让他继续在自己的手下做小吏。后来袁盎因不愿当吴王的将军,而被吴王看守在军营,准备杀掉,就是这个小吏冒死相救。当袁盎得知是这个小吏时,很是惊呀地感激说:“你家有老人,我不能连累你。”而不肯逃走,听了小吏说已安排好家人时,才逃离而去。
梁孝王为报阻止没能继承上皇位之恨,派人刺杀袁盎。第一个刺客到了关中后,一问起袁盎,许多有名望的人都对袁盎赞不绝口,他于是放弃了刺杀,对袁盎说:“我是拿了梁王的钱来暗杀您的,我发现您是个好人,我不忍心下手。后面还有十几批刺客要来,请您小心防备。”一个刺客因他德行的盛名而自动中止了刺杀。
司马迁评说袁盎有一种仁爱之心,又能慷慨阐述大义,一辈子追求名声,矜才自傲,最终还是死在了名声上。一个人为追求名声而自爱,为追求大义而存仁存真不也是很好的吗?所以才有了名传千古,虽死无憾。
二〇二一年一月九日
作者简介
朱双顶,从警近40年,头顶国徽,肩扛责任,保一方平安,卫百姓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