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建军
剿灭友谅
上篇说到,张子明去应天报信,请朱元璋发兵救援南昌。张子明化装成渔夫,混过关卡,到了应天见到朱元璋说:“南昌危急,速去救援”,朱元璋大惊对张子明说:“你速回告朱文正,坚守一个月,我即带兵救援。”张子明赶紧划船回去,不料被陈友谅部下抓住。张子明假意投降,说:“我去劝朱文正献城投降。”陈友谅大喜,带他去城下劝说朱文正,没想到张子明大声说:“朱文正将军,主公命你坚守一个月,他发兵来救了。”陈友谅气急败坏,当即杀害了张子明。张子明不愧忠义之士。
朱元璋接到南昌告急,立刻命徐达带兵往鄱阳湖救援南昌守将朱文正,自己亲率大军随后。这徐达带兵在鄱阳湖见到陈友谅的军舰,就是大型战船,都是连在一起的,就像赤壁之战里庞统献连环计,骗曹操把大船连在一起那样。徐达也用周瑜之计,让陈友谅把大船连在一起,使之进退两难,只要用火攻,陈友谅必败。于是用火箭烧船,连徐达自己的船也着火了。朱元璋见势不妙,赶紧来救徐达。没想到陈友谅军撇下徐达,围攻朱元璋。陈友谅手下大将张定边骁勇异常,将朱元璋围在核心,宋贵、陈兆先拼死抵挡,身受重伤,相继战死。形势万分危急,这时朱元璋手下偏将韩成对朱元璋说:“主公,赶紧换上我的衣服逃命去吧。”朱元璋不忍让韩成代自己死,韩成大呼;“与其同归于尽, 不如主公出去带兵来破敌。”于是朱元璋换上韩成衣服,驾船逃走了。韩成假冒朱元璋的口气高声呼到:“陈友谅,因为我们两人厮杀,死伤无数,今天且让你得逞,我去也。”说完跳进滚滚波涛之中。
韩成一死,陈友谅军以为是朱元璋死了,进攻缓下来了,只有那个张定边还在奋力厮杀,这时一枝冷箭向他射来,正中右额。射箭的不是别人,正是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朱元璋大喜,这时俞通海也赶到了,朱元璋带领众将一举击败张定边,张定边身中数箭,不过都不是致命的。张定边找个机会,驾小船逃生去了。朱元璋悔恨不及,对众将说:“我悔不听刘基先生之言,乃有此败,还痛失良将韩成。”并命令徐达赶紧去把刘伯温替换过来,刘伯温此时在应天守都城。徐达连夜去换刘伯温了。
过了几天,刘基还没有到,陈友谅又集结大船,联舟来攻打朱元璋。郭兴主张火攻,朱元璋说上次火攻失利。正议论着,江上来了一叶扁舟,舟中坐着三个人,正是刘基赶到了,并且带来一僧一道。刘基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高人,带来的僧道肯定也不是凡人。果然,道人名唤铁冠道人,僧人名叫周颠。朱元璋早在滁州时,铁冠道人就说朱元璋有帝王之相,贵不可言。可见何等高明。刘基对朱元璋说:“主公暂且退兵十里,再作商议。”朱元璋依言。刘基也主张火攻,朱元璋说:“敌军势大,船只众多,一时也烧不尽,况且江上风向不定,除非有东北风。”周颠说:“你只管用兵,黄昏后就有东北风。”朱元璋大喜,说:“大师既知天数,可知陈友谅下场如何?”周颠仰天看了一阵,说:“满天将星之中已无陈友谅的位置了。”
朱元璋按照刘基的安排,先用小船,插上稻草人诱惑敌军,然后派敢死队驾轻舟载满硫磺,油浸的芦苇直冲入陈友谅的大船之中,因为陈友谅的大船都是联在一起,所以,火趁风势,大船登时着火,江面上火光冲天,陈友谅的部下士卒,死伤无数。陈友谅两个弟弟陈友仁、陈友贵,还有部将陈普略等将奋力抵挡,陈友谅得以带兵西逃。这一仗双方死伤惨重,朱元璋也损失几员大将。再说陈友谅逃出数里,见追兵未到,又掉头下令道:“我刚才作战时看见朱元璋坐的船是白樯,尔等见了白樯的船只管奋力围攻,今天一定要杀了朱元璋”。众将领命,果然朱元璋被困在中间,十分危急,刘基发现了端倪,对朱元璋喊道:“主公快快换船。”朱元璋刚刚换乘他舟,只听一声炮响,朱元璋先乘的坐船被炮击中,立马沉入水中,刘基说:“大难已过,主公无忧了。”
朱元璋的军队虽然伤亡很大,但越战越勇,陈友谅不敌,在部将张定边的保护下,且战且退。两军在江面上对峙三天,这时又探马报朱元璋说:“江上有人来降。”朱元璋连忙出迎,原来是陈友谅手下两员大将——左金吾,右金吾见陈友谅难成大器,带兵来降。这一来,陈友谅已经穷途末路了。两军对峙数日后,陈友谅带兵想突围逃跑。被朱元璋迎头痛击,陈友谅只得带了猛将张定边,撇下众人,驾船逃窜。朱元璋自然是穷追不舍,正在这时,铁冠道人自驾轻舟而来,对朱元璋说:“陈友谅已死,何必再追。”朱元璋不信,铁冠道人说:“你只管静候佳音。”正说着,探马来报:“陈友谅逃往泾江,被守兵流矢击中眼睛,贯穿头颅,已经毙命了。”铁冠道人对朱元璋说:“如何?”说完驾舟自去了。
朱元璋带兵追杀残敌,俘获数千人,其中有一美妇一个少年,乃是陈友谅的妃子和陈友谅长子陈善。妃子被朱元璋霸占了。陈友谅称帝总共四年,死时四十四岁。他的父亲曾说陈友谅乃一渔民,决不能成大事,坚决不肯跟随陈友谅,因此免了此祸。陈友谅已死,部将张定边带着陈友谅尸体和次子陈理仓皇逃往武昌,葬陈友谅于武昌,陈友谅墓就在今天武汉长江大桥头。
朱元璋这一仗灭了陈友谅,大胜而归,带大军回到应天。对刘基说:“我不听先生之言,本不该出兵救小明王,假如陈友谅趁机袭击我建康驻地,那大势去矣!幸好陈友谅无谋,今陈友谅已死,我心里才觉得安定许多了。”于是大军休整一个月。一月后,朱元璋亲率大军直扑武昌,剿灭陈理,张定边等残部。数攻不下,转眼到了年底,留常遇春继续攻打武昌,自己带兵回应天。徐达、李善长等人又劝进,要朱元璋早登大位,朱元璋于是自称吴王。择日即位。封李善长为左丞相,徐达为右丞相。刘基刘伯温为太史令,太史令本来是写党史国史的,后来慢慢成了管天文、测算等为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相当于协助两位丞相办事的副丞相。然后通谕文武官员:“大家为天下苍生,推举我为吴王,现在是开国初期,应先正纲纪,严明法律,齐心协力,推翻元廷。共建盛世。”
此时的武昌城里还有张定边和陈理,尚未平息,常遇春带兵久攻不下。朱元璋于是决定亲自带兵去剿。问:“哪位将军可去破城?”部将傅有德自告奋勇去偷营,结果大败,自己还中了一箭,幸好没有丧命。当晚城中守将陈英杰混入朱元璋军中行刺,朱元璋大惊呼道:“郭英快来救我。”郭英冲进来,举枪直刺陈英杰。一枪毙命。朱元璋赐锦袍亲自给郭英披上,夸到:“你真是我的尉迟恭啊!”
过了几天,探马来报。岳州守将张必先前来增援武昌城,朱元璋密令常遇春,一定要生擒张必先。果然常遇春五天后就押着张必先到了朱元璋大帐。第二天,朱元璋带着张必先到了武昌城下。张必先对张定边说:“陈友谅已死,大汉大势已去,还是归降吧!”,朱元璋许诺陈友谅的儿子陈理,若归降,必不加害,而且封赏。于是陈理、张定边出城归降朱元璋,陈理年幼,吓得哆哆嗦嗦。朱元璋安慰道:“不要害怕,我不会降罪于你。”武昌既破,朱元璋回师应天。封陈理为归德侯,此时的朱元璋还算一个仁君。
陈友谅已灭,现在最强的对手还有张士诚,其余元朝余孽虽然还有,但不堪一击。至于张士诚的结局如何,请看下篇《太祖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