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美娥
汉乐府诗《江南》中写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莲的季节了,叶子浮出水面紧密相连。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儿在莲叶东面嬉戏,鱼儿在莲叶西面嬉戏, 鱼儿在莲叶南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北面嬉戏。后五句意义相同,都是说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意思。东、西、南、北并列,铺陈其事,这是诗经中的“赋”的手法,
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这首诗写出了夏季的莲花带给人们的欢乐时光,正符合我此时的心境。
今天家里的睡莲开了两朵,雪白莹润的花朵在水中摇曳生姿,阳光照在上面,熠熠闪光,像两个身着白衣的少女飘飘欲仙。
而另一个大缸中,在水中种植的莲花也长出了三片叶子,第四片在生长中。下班回家,看着碧绿的莲叶,不由得想起童年时家乡田野里一望无际的莲。那几十亩水塘,绵绵延延,铺天盖地的绿在阳光下如此的灿烂。雨后初晴,我最喜欢荷叶上的雨珠,那么晶莹圆润,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我喜欢摘一片荷叶,两手轻轻的托着,看雨珠在荷叶里游来游去的样子,有时候,还淘气的去捏一下,它碎了,然后又合成一个,还是那么圆满如初,在小小的我的心里,是如此的奇妙,又是如此的醉人。
记得王昌龄在《采莲曲》这样写道: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贴切的反映了我儿时在莲花塘里嬉戏的情景。
莲花盛开的时候,看着那或是粉红或是雪白的莲花亭亭如盖的立在水中,下面是淤泥,然而莲花却纤尘不染,中通外直,风吹来,淡淡的清香飘散在空中。我喜欢粉色的莲花,那么娇嫩,像美人的面颊一般清新。摘几朵,拥入怀中,那满怀的馨香无以言表。当然,少年的我们并不满足于仅仅是采莲花,我们这些小小的少年还要在莲花下面嬉戏,互相看不到对方又能听到对方银铃般的笑声,那时的欢乐,是如此的纯粹,无忧无虑,那时的莲花是如此的盛大,如此的蓬勃,给童年的我带来了如许的欢乐。运气好的时候,我们还能在莲田里捉到小鱼,甚至泥鳅,大人们有时候还能捉到红色的鲤鱼,通常不大,但是很漂亮。
这时候,我就美滋滋的跟在妈妈身后,手中握着莲花,看着妈妈水桶里的鱼儿,开始想像红烧鲤鱼在饭桌上的情形,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那时的我,不曾意识到自己是在如画的美景中,小小的我只知在花下游戏,水中捉鱼,心中并无其他。
如今看着眼前来之不易的几片荷叶,才体会到童年的家乡也曾是那么美丽,故乡曾经的风物也是如此的令人留恋。故乡也曾经如此厚待过我。
秋天的时候,莲叶渐渐枯萎了,但是莲蓬成熟了,我们小孩子就会跳进荷塘采莲蓬。大大的莲蓬立在水中,非常显眼。我们采下来,掰开,掏出里面的莲子,剥掉外皮,迫不及待的放进嘴里。味道是淡淡的甜香,但是非常清新,大概是莲一贯的风格吧。又过一个月左右,大人们开始挖藕。穿上胶鞋,妈妈跳进荷塘,用铁锹挖开淤泥,莲藕就露出来了,要小心翼翼的顺着它的根茎一点一点的拨开埋在上面的淤泥,轻轻的把端出来,防止断掉。通常,每年我家都能收获几百斤的莲藕。因为吃不完,大部份都卖掉了。
大家都知道,莲藕是美味的食物,做法很多。在我的家乡,最经典的是两种做法。第一种是炸藕夹,就是把藕洗好削皮切片,然后中间夹上肉馅,外面裹上面糊,放进油锅里炸熟。咬一口,满口都是莲藕的脆爽和肉馅的香浓,美味极了,是我最喜欢的。其次,是做扣碗,做法比较复杂,要先把藕洗净削皮,整根放进水里煮熟,晾干,外面裹上一层面粉,放进油锅里炸至金黄。储存起来,需要吃的时候,把炸好的莲藕切片,放进碗中,倒入适量清水,加上葱花,姜丝,生抽,麻油,盐,上笼屉蒸20分钟。出锅后,倒扣在盘中,就可以享用了。
可惜的是,当年的我并不觉得珍贵。也许这就是人的通病吧,逝去的永远是美好的,却往往忽略眼前的美景。
一念至此,不觉庆幸:虽无法看到儿时那样的风景,但是能在家中养一池荷,它日若能盛开,也能慰藉游子思乡之情。
小荷才露尖尖角,睡莲已是盛放时。
眼前小景须惜取,更盼荷绽解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