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一些关于家庭的观点:
1.王朔:
孩子给你带来多大的快乐,早就抵消了你喂她养她付出的那点奶钱。这快乐不是你能拿钱买的,没听说过获得快乐还让快乐源泉养的,这不是讹人么?
她大可不必养我,我不好意思。
2.汪曾祺: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
——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3.李安:
我觉得父母还有人际关系,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不必要制造一个阶级的观念,一定要小的服从大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你都要尊重他,他的性向,他的喜好,他的任何东西,你都要尊重,都要接受他,这是和平相处的一个基准。
我觉得“孝顺”其实是一种过时 的观念,当然跟中国人讲,可能几百年还讲不过去。
4.丰子恺:
给子女的要求是:
1)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放弃者作为受得论。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
2)大学毕业后倘能考取官费留学或近于官费之自费留学,父母仍供给其不足之费用,至返日为止。
3)子女婚嫁,一切自主自理,父母无代谋之义务。
4)子女独立之后,生活有余而供养父母,或父母生活有余而供给子女,皆属友谊性质,绝非义务。
5) 子女独立之后,以与父母分居为原则。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6)父母双亡后,倘有遗产,除父母遗嘱指定者外,由子女平分受得。
5.鲁迅:
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
6.老舍:
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便已够了。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
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精彩点评:
1,只适合家境殷实,思想开放的父母。更多的父母是给你吃穿住就是辛苦养你一辈子了,上学时候缩衣减食为家里省钱,但是毕业立马能让父母过上轻松好日子
2,谈家庭,最好还是谈自己家那点事,不要扩展到全社会,否则就是太自以为是了。
3,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4,只有相对性没有绝对性
5,我曾一想到将来组建家庭后要进入新的角色状态,便是恐惧的。 那会年少轻狂,思维跳脱。甚至会产生荒诞又邪恶的想法: 我能做好什么呢,我什么都做不好。我做不好爱人的王先生,也做不好孩子的王爸爸,那最适合我的角色,也许就是去做隔壁的王叔叔了。
6,昨天还和我妈说如果可以不生孩子的话就不要了,她说:那你就少了天伦之乐。可我更担心会耽误ta
7,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这样想,就想通上面几个文人说的话了。
8,生活中有多少真正做到的父母 传动观念根深蒂固 父母与孩子之间还是不平等地位
9,王朔:满分。汪曾祺:0分。李安:80分。丰子恺、鲁迅:60分,老舍:10分。 备注:分数值只代表观念接近度,非客观分数。
10,如果中国能多一点这样的父母,那会有更多优秀的孩子们。
11,在我们多年教育当中,学会了很多东西,却唯独没有学会怎么成为父母和子女,家庭的关系很奇妙,都知道代沟却没有深究它如何产生的
12,不知道老舍是什么时候说的这些话,如果是文革以后,那多半是因为因文遭到迫害,以至于最后自杀,不想自己后代再受这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