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崇钟:故乡情悠悠
谁都有故乡,那是生命的土地,是梦的天堂。在我看来,人世间最亲切的莫过于故乡的那一缕乡音,最依恋的莫过于故乡的那一份乡情,最温暖的莫过于家中摇曳的那一盏灯影。
我的故乡在黔江区石家镇长山村的一个寨子,那里的山山水水总是令我难以忘怀。寨子后面的大山高昂着厚重的头,阅尽人间沧桑,呵护着世代生活在它身躯上的儿女;漫山遍野的树木高大挺拔,掩映着蜿蜒曲折的小路。寨子对面,层峦起伏,远山如黛,白云缥缈,蕴含无尽神秘,引人遐思。寨子下面的那条小河清澈透明、一路欢歌向前,一刻能流到的地方,绝不多用一秒;两岸青翠欲滴的树木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山花的清香,沁人心脾。绿树掩映的寨子里一片祥和,鳞次栉比的吊脚楼若隐若现,宛若一幅水墨丹青;池塘里的绿水波光粼粼,悠然自得的老牛在田坎上边甩尾巴边吃草,淘气的小青蛙在如蓬的莲叶上跳跃,五颜六色的蜻蜓在落日余晖中漫天飞舞;天真烂漫的儿童在阳光下尽情地追逐嬉戏;一树树桃花盎然绽放,映红了秀美村姑娇羞的脸庞;快乐的小鸟在果林中飞来飞去,发出欢快的歌唱……当雄鸡的啼叫声打破故乡宁静的晨曦时,寨子被一层层薄雾笼罩着,朦朦胧胧,如诗如画,若梦若幻。
是啊,故乡若梦。我永远也忘不了在故乡度过的梦幻般的童年时光。记得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爱拿着小锄头挖灶孔儿,用石块当锅、碗,树枝当筷子,泥巴当粮食,野草当菜,“饭煮熟了”,还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大家还“走人户”“请客送礼”……更好笑的是,我们把树叶当布,用来缝“衣服”,做“帽子”“布鞋”;把棕叶子当伞,有的扮“新郎”,有的扮“新娘” 有的扮“送亲客”,有的扮“接亲客”,还吹“唢呐”“敲锣打鼓”“放鞭炮”……冬天来了,我们敲破河边田里的冰块,用小筒儿吹个孔儿,然后穿上细绳,套上小木棍儿,小心翼翼地把“玻璃”扛在肩上……下雪了,我们又去堆雪人、打雪仗……看了《奇袭》《地道战》《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等电影后,我们到山林里放牛,又学“埋地雷”,制竹枪、木刀,在帽子和衣领上贴上用红纸剪成的“帽徽”“领章”,有的扮演“解放军”,有的扮演“敌军”,在树林里“打仗”,有时难免打得哇哇大哭,相互痛骂。到了第二天,我们又和往常一样快乐地玩耍。儿童毕竟是纯真的,并不长久生气,更不像某些成人为一个眼色、一句话都耿耿于怀。
那时候,我曾迷惑不解地想:为什么太阳不出现在夜晚,星星不出现在白天?山中是不是有神仙?地下是不是有魔鬼?我也时常眺望远处的天空,想象着大山之外的精彩世界,想象着如何走出大山,沉浸在缤纷的梦里,不知不觉就长大了。
1979年,我初中毕业,迎来了人生的春天。当我收到黔江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成为当地第一个靠硬本事跳出“农门”的人时,寨子沸腾了,乡亲们兴高采烈地议论说,寨子里终于出了个“脱产干部”。他们把录取通知书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仿佛这张纸不仅仅是我命运的绿洲,也是寨子兴旺的信物。
带着父老乡亲的深情与嘱托,我欣喜若狂地离开故土,到百里外的地方求学。从离开故乡的那一刻起,乡愁便成了一株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黔江师范学校坐落在黔江城东北的仰头山麓,风景秀美,离城只有几里路远。来自周边各县的女生很多,个个花枝招展。自然界最美的花,人世间最美的花,都开放在这风景如画的山上,开放在这如诗如歌的校园里。满眼都是鸟语花香,满耳都是书声琅琅,令人心花怒放。阿蓬江流域的水很有灵气,滋养着学子们天天成长。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家乡的学校教书。学校离老家只有四五里路,有时上完课就回老家去,帮父母干点农活儿,听乡亲们“摆龙门阵”,只有那么舒心了。老屋旁边的那口古井特别令我留恋,只要喝一口那井里的水,眼睛便长满了蓬松的星子。尽管岁月悠悠,物换星移,那口古井依旧丰沛地流淌着甘甜的乳汁,流淌着浓浓的乡情和纯美的乡音。
故乡贮满诗情画意的山水,古朴醇美的民风,勤劳善良的人民,为我提供了创作灵感的源泉,令我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笔倾述,从而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在省级以上报刊台不断发表作品并有幸多次获奖,让我的人生多了一串光环。
阳光和雨滴同时飘落下来,架起了我人生的一段彩虹。一时,鲜花向我涌来,掌声为我响起。在教师改行只是梦的年代,我却美梦成真。可是,一旦离开了生命的故土,闻不到故乡泥土的芬芳,就像生了大病似的。尽管生命中每一处走过都是一幅画卷,可故乡却是心中永不凋谢的风景。
故乡像一幅生动的画:晚霞、田野、小河、树木,还有炊烟、古井、唢呐、牧笛与山歌,都在画里显得特别真实,特别可亲。母亲无疑是最生动的画面与意境,而最动人的画外音,莫过于母亲的山歌。母亲的山歌来自丰富的生活与美丽的心灵,实乃天籁之音,因而格外生动悦耳。她的山歌时而低回婉转,像山涧里流来的一泓清泉;时而高亢飘逸,像云端里飞来的一只云雀。以至于,她的山歌停了,声音还停在故乡的天空,留在乡亲们的心里。
记得在母亲去世前几天,故乡的天空老是下雨,像是离人的泪水;那口古井日夜低哭,流淌着浑黄的苦泪。我深深感到,亲情是贯穿生命始终的,没有母亲的故乡,无疑是不完整的故乡;失去了母亲,无疑是永远的痛,仿佛失去了一个时代。每当黄昏降临,夕阳无语,默默雕塑慈母的身影,我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喊我的乳名,亲亲切切,似远似近……朦胧中,依稀看见母亲微笑着从天边飘来,眼里噙满了泪水。
于是,我怕回到那片伤心地,可又不能不常常回去,那里有我白发苍苍的老爹,有我可爱的父老乡亲,还有美丽的绿水青山。
故乡就像那远山上漂浮的云彩,在不经意间幻化为余光中先生笔下的诗行: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近年来,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通人和,产业兴旺,一幢幢小洋楼拔地而起,人居环境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令我常回故乡看看。每回去一次,心里都会掀起情感的涟漪,情不自禁地为故乡的变化喝彩。
故乡是梦的主题,也是无尽的思念,宛若贤明的君主,永远统治着游子的灵魂。每当想起故乡,就像在吟诵一首瑰丽的长诗,永远也读不到一个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