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是久闻大名,近期才看。
我先看的第9部,也就是最后一本。
从崇祯帝和袁崇焕在平台上的三次对话,到崇祯帝一句“众臣误我”,最后以发覆面而上吊去。
是一个朝代的结束,又何尝不是另一个朝代的开始。
1. 走上了这条路,就不再回头
朱重八在刀光剑影血路拼杀创建明朝时就已然上路,而他的一个个后代也只能带着使命在这条注定有尽头的路上继续前行。
没有回头,只能向前。
总有一个人会背负骂名,走向路的尽头。
这个人就是崇祯。
崇祯是一个非常非常努力的皇帝,努力到什么程度呢?
白天上朝,晚上加班,平均每天工作14-16小时。
时不时接到噩耗传来,不是外人欺负自己,就是内部军民反抗。
派大将出去打仗吧,还得用尽心思去选人,安抚人,甚至处理人。
朝廷上言官们又吵来吵去。
最可怜的是,身为一个皇帝,居然穿打了补丁的皇袍。
钱要留着打仗呀。
这么努力的皇帝,不怕辛苦,有智慧有魄力,却最终没有打败敌人。
其实他打不败的,是历史规律。
这个规律,就如经济规律,经济发展有周期,朝代发展有气数。
而到了崇祯这一代皇帝的时候,大明气数已尽。
这就是崇祯的命运。
然而面对命运,崇祯没有选择痛哭或挥霍。
他想力挽狂澜。
只这一点,我们就应该记住他,成为他的粉丝。
也许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这一路的风景,哪怕是血雨腥风。
2. 不需要理解
这本书的最后,记录了一个故事。
崇祯在死前砍断了女儿(长平公主)的手臂。
原因很简单,他不希望这个女儿落入敌人的手中,遭受更大的侮辱。
这不是残忍,而是慈爱。
很多人无法理解,也永远不会理解,因为他们,不需要理解。
这本书最后的最后,记录了另一个故事。
徐霞客终生不为功名利禄,不为犬马声色,只是追随自己的内心,自己的脚步。
他用自己的脚丈量每一座山,用自己的眼观望每一池水,用自己的笔记下每一处景。
最后,悠然归西。
留给后人一本书,和一份骄傲。
有人佩服,也一定有人不理解。
但是同样,这不需要理解。
王侯将相潮起潮落,历史朝代更迭不息。
有人愿意争一时之王,有人只恋一生自由。
爱我所爱,无问西东吧。
这本书最后的最后的最后,也是一个故事。
我去查阅了作者,也就是当年明月的资料,期望他还有什么别的作品。
结果看到,他在30岁之前完成了这部大块头作品,然后一直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一部新作品都没有。
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他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
为官。
他现在是某省某厅的一个处长,想必公务繁忙交际颇多,因此早已无心也无时间再写书了。
想想总觉得,无比讽刺。
他推崇徐霞客,可他却想做将相。
我一度为此惋惜。
世上官员如此多,但能写出这种书的人却只有他一个。
放弃了自由的梦想之路,他走上了平庸世俗的官场。
我当然不知道也不理解其中缘由。
或许也是,不需要理解吧。
正如他在书中写道的: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愿所有做出自己选择的人,都,如崇祯一般努力,如徐霞客一般坦荡,都,无悔。
好了,我去要看第1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