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在路上,我不知道我是农奴的孩子还是贵族的公子,恍惚之中只记得昨夜的酒很好喝。
前面跑过来两个文质彬彬的公子,他们边跑边说,什么孝啊,父亲刚刚死去儿子不是埋葬父亲而是带着父亲的遗骨去打仗;什么忠啊,再不济纣王也是君王,作为臣下的怎能去反抗呢!原来他们两个是从孤竹国因不想当王而相互谦让,最后不得已跑出来的公子。从他们身边策马而过的是周文王。文王虽气却没有杀他们,没想到他们俩的傲骨却让自己最终饿死,虽死,名却愈加响亮,就连孔夫子都说,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
过了没几天,我就听说有个诸侯国,公子之间争权夺位,哥哥都在外流浪多年了,还费尽心机找出来给杀了。
不管怎样吧,周天子的时代来了。
封地,封诸侯,天下齐乐融融可好。
没想到融融的场面不久就刀剑群舞了……
竟敢杀我,我可是公子小白!但是我现在惹不起你管仲,你听鲁国的话来追杀我,我惹不起,我,我就,装死。君子为报全性命,装死又何如。没想到,他日我为王,我亦可以在鲍叔牙的规劝下,不杀你,给你留下将功补过的机会。没想到和你相谈甚欢,你教我的“尊王攘夷”甚是好用。吾相也,吾之贵人也。我齐桓公可以含笑了。
别人都想争夺王位,兹甫却一心想把王位让给哥哥,最后没有让成,那就让哥哥来做相。做人要牢记他人的嘱托,所以齐桓公死后,我宋襄公要护送公子昭回齐做王。我想会盟也想当霸主,奈何胆子太小,又总想站着把仗打了。结果,只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了。幸好年老的时候善待了前来流浪借宿的公子重耳,我算是和霸主之位也沾边了。
我在外流浪了19年,在秦穆公的帮助下竟然回晋国做起了君王,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其实,秦穆王也不过是为自己长久打算。而且,要是没有我身边那几个忠心耿耿的随从,跟着我从少年流浪成中年,在我贪图享乐的时候规劝我,我早就钻入别人的圈套了。还记得那次我说一个随从,你们把我灌醉了带我从荣华富贵的生活中出来,我简直要吃你的肉,他却说,等我当了王想吃什么肉便有什么肉,自己的肉怕是要被我嫌弃了。我突然醒悟了,感谢他,感谢妻子,虽然妻子都是流浪时候别国送给我的,可却是一个识大体懂长远的妻子啊。我晋文公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
秦国可以帮助你齐桓公,也可以在你齐桓公死后跟你争夺天下。幸而我秦穆公的女儿为了娘家而巧言辩词,秦国可以喘息,但终不敌晋国,却在西戎处找到了尊严。战事纷繁,是我秦穆公痴心不改吗。
我楚庄王在南方好孤单,可我不看饥荒,自己吃吃喝喝的倒也痛快。大夫一直劝着打打杀杀,多少次都没个结果。好吧,还是要有点志向的,来一次晋楚大战吧,邲之战终于让我楚国扬威进中原。
吴国终于把我越王勾践放回自己的国家了,我卧薪尝胆,表面上每年都送给吴国数不尽的粮食和宝贝,背地里却善待臣民,休养生息。那年吴国粮食歉收,我派人送给他们几车的种子。怎么也种不出东西来。谁能想到,那都是煮熟的种子呢。夫差王说他没脸去见地下的伍子胥了,谁让他不听人家的,还把人家给杀了呢。
……
一天早上我听到城外雷声阵阵,仔细一听,原是击鼓声。跑到城外一看,一墙的人头。两国打仗原来不能只拼谁的马多,是千乘还是百乘,还得用计谋,我吓唬你,好让你心里害怕,拍个使者过来主动讲和,签订盟约,当然,盟约里一定要写,你国每年送我多少地,多少粮食和珠宝,甚至还有女人。但是那种没有节操到和自己兄弟通奸的女子,纵使是君王的女儿,我们也不敢要了,再不敢要了。
春秋三百多年,战争五百起。
你看,
战场的马奔跑而哀叫,战场的相左右思忖,战场的王不知明日在何方。
那是一个战乱的年代,
那也是一个纯粹的年代。
PS:我想给自己的第一本《中国通史图鉴》留下个不像总结的总结。可能里边会有错乱,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