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话简析《自卑与超越》这本奇书

《自卑与超越》作者是伟大的心理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说实话,这种心理学类的书籍没有那么容易读,读此书时,书中内容让我忆起备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但是坚持下来之后,真的感觉受益颇丰。此书洞彻人生,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生命的感悟,视野非常独特。

以下这三句话算是全书的几个主要观点,读过,你才知道能给你多少震撼。

第一句话:
阿德勒认为:促使人类做出种种行为的,是人类对未来的期望,而不只是其过去的经验。这种目标虽然是虚假的,但他们却能使人类按照其期待,做出各种行为。
简析:
此话将过去与未来结合,传达给人们:“你知道自己在前进的路上为什么会信心满满倍有动力吗?而你的原动力产自于哪里?亲爱的,无非是源于你对未来的未知啊!”

可能有人此时会讲,话虽没错,但正是因为这种未知性让人常常陷入迷茫之中,那如果动力源于未知,那怎么还会迷茫呢?

其实,这两个问题很巧妙的构成了答案——越努力,越有动力,其结果就是:你会感到越迷茫。

因为越努力,付出越多,你渴望未来得到的越多,然而你渴望的未来却又是那么的不可期……好好回味一下~

既然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那么有没有方法可以解决迷茫呢?

有。

解决迷茫的秘诀就是要你回头望。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你过去的阅历无论好与坏,每一项选择,都是有原因与理由的,原因与理由的背后就是在告诉你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

在北京工作时,我遇到一位很成功的女总裁,她对我说:“回首一路的旅程,即便再艰难,都不曾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哪怕再回到18岁,我的选择依旧不变…….”这句话我相信你从很多名人访谈中,也听过吧。

它的本质是:以前的选择,是你心中未来的方向,坚定并实施,让你不再迷茫,因为以前的选择和未来之间,有一个鸿沟——它不会变。以不变应万变,此句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找到初心,不负韶华,将拼搏变为习惯。

第二句话:
我们的目标和动作也是一样,他们的唯一意义,就是它们对别人的意义,每个人都努力地想使自己变得重要,但是如果他不能认清:人类的重要性是依他们对别人生活所做的贡献而定的,那么他必定会踏上错误之途。
简析:
简而言之,凡事少说“我”,要多说“我们”。每个个体是单独存在于社会,但又很难单独存活。

在商业社会中,每秒钟都会诞生大量的甲方和乙方。看似互相独立,但正因为互有双方立场的心态,合作共赢,才会形成最好的商业状态。

但现实有时却恰恰相反,大多数人放弃了主动思考,放弃将目标向远处伸展,直到找到彼此的交点。所以,“合作共赢”、“和气生财”成为千古信奉的为商之要。

总而言之,不是以“合作”和“贡献”为驱动的事,多半很难做成。

第三句话:
随人而异的生命意义是多不可胜数的。而且,我们说过,每一种意义可能多少都含有错误的成分在里头。没有人拥有绝对正确的生命意义,而我们也可以说:只要是被人们应用的生命意义,也不会是绝对错误的。所有的意义都在这两极端间变化。
简析:
哲学里有三个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关于生命的意义,一万人中会有十万种想法,因为我们的思想与经历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之中。

比如:4岁孩子的生命意义,就是拥有全套的芭比娃娃;15岁孩子的生命意义,就是送给同桌一个礼物;28岁青年的生命意义,就是给家庭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40岁中年男人的生命意义,就是打造平台,吸引更多人共同发展;60岁退休老人的生命意义,就是新鲜蔬菜的养生之道和幼儿园里的大孙子……

看到这,你有没有发现生命意义的变化,是围绕什么进行的?

没错,是时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

所谓迷茫,大体就是在你想要“得到”的那个阶段,你却很难拥有,不累才怪……这就是追寻的痛苦。

但是,太多的历史片段告诉我们,如果你决心已定,不忘初心,坚持够久,你的人生意义就能早日实现!

艾兮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三句话简析《自卑与超越》这本奇书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