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引导教育帮你建立与孩子的亲密关系——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有感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育儿,是这世上唯一无法辞掉的工作;父母,是这世上最具挑战的职业之一。为人父母,在育儿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很多父母会觉得,怎么孩子还在幼儿阶段就已经出现叛逆现象呢?而家长们在遇到孩子的各种问题时,通常会本能地用控制、放任、贿赂或威胁等的方式去处理,这些教育方法可能会导致父母与孩子无法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如果你想培养与孩子的亲密关系,让他们学会与你沟通、合作,那么,请你一定要读这本《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是2011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金伯莉·布雷恩(Kimberley Clayton Blaine),是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注册家庭与儿童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将自己的专业经验和育儿心得融合到一起,并通过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等方式向家长们推广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以便让更多的家庭拥有亲密的亲子关系。

  本书介绍了一种科学且充满爱心的教育方式——情感引导教育,主要用来解决幼儿的情感问题。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P3)。本书前半部分从育儿常见误区入手,引出什么是情感引导、情感引导的步骤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和孩子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后半部分主要列举了孩子从婴儿期到七岁所会遇见的各种问题,并通过情感引导让我们清楚了解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将分享我读此书所受到的两点感悟。

感悟一:

走出教育误区,迎接爱

  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带来的问题时会束手无策,然后就会用不太恰当的方式来进行教育,长久以往就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也会严重损害亲子关系。想要改变,父母要先了解自己的教育存在哪些问题,然后走出教育误区,重新培养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书中作者列举了几种教育观念中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控制型父母与放任型父母。控制型父母通常会用命令、威胁、惩罚等手段去控制孩子的行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要么变得懦弱,丧失自信,要么就会变得特别有控制欲;放任型父母则通常出于无奈放弃对孩子不良行为的管理,这样的孩子会缺乏团队的归属感,做事散漫或者会过度具有依赖性。生活中,我经常会看见一些家长采取威胁的手段来对付淘气的孩子。比如,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时,家长会说:“你如果再不写作业那待会就不能看漫画书。” 或者气急败坏地把孩子大骂一顿。有些父母在处理孩子哭闹的问题上更是会说出类似“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等非常伤害孩子的话。不管是控制型父母还是放任型父母,他们的行为都会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也没有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控制、放任的行为只会让孩子逐渐疏远父母,伤害亲子关系。

  误区二.贿赂型父母。贿赂是指通过外部奖励和奖赏的手段让孩子听话变乖。作者认为通过奖赏,也就是“如果你这样做,我就会怎样怎样”的战术在某些场合确实能让孩子乖乖听话,但贿赂带来的问题是,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来自内心的动力,他的动力全部来自外在的确认,如果一个人感受不到事情本身的乐趣,是很危险的。比如在孩子考试的时候用孩子成绩的好坏作为奖励和惩罚的依据,会让孩子忽视学习本身的意义。其实孩子最希望得到的不是贴纸或者新玩具,而是父母的关注,作为父母更应该发现问题的根源并加以处理。

  误区三.忽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有时候,家长们会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凌驾于孩子之上。比如书里的一个例子:午饭过后才一个小时,孩子就说:“我饿了。”妈妈轻描淡写地回答:“你怎么可能会饿!我一个小时前才给你吃过。” 又例如,小男孩在众人面前摔倒了憋红了脸,想哭却又不敢放声哭时,大人为了鼓励他,通常会说:“没事,不痛,你很勇敢,来吧,站起来。” 看似没毛病的处理,但其实家长们却忽视了孩子那害怕、尴尬的感受。作者认为,作为父母,永远要从同情的角度出发,学会与孩子换位思考。倘若家长能够以理解和同情的态度来回应孩子的痛苦、羞耻、内疚乃至愤怒等消极情绪,他们会因此学会恰当地处理这些感情,而这种能力会帮助他们在成年以后处理工作中和感情上遇到的问题。如果父母经常用否定和忽视感受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容易忽视别人的感受,很难融入社群。

  误区四.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很多家长都觉得要给调皮、不听话的孩子“一个教训”,于是,就会用消极后果作为不听话的惩罚。比如,孩子哭着不愿意吃饭,妈妈说:“你再不吃饭今晚就不许看动画片。” 最后孩子仍然大哭大闹不肯吃饭而他也因此不允许看动画片。但其实看动画片和吃饭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不仅不会让孩子变得更乖,反而会引发抗拒,而不是心悦诚服。不是说我们不能惩罚孩子,但我们要用直接后果来惩罚。比如,在你的再三提醒催促后孩子仍然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吃饭,那么饭菜不会为他而留,然后告诉他,明天要按时吃饭,这叫直接后果。还有一种典型的错误是体罚。体罚孩子会为其带来情感上的伤害,除了情感上的折磨不会带来任何积极的结果。

  孩子以后成长为什么样的人,都与父母的引导息息相关。改变,确实不容易,但却迫在眉睫。在了解教育误区带来的危害后,就要知道该怎么做才能重新建立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作者提出的情感引导教育,为家长们带来了明灯一样的指引。

感悟二:

情感引导教育,收获爱

  所谓情感引导,就是让孩子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义,能够识别不同的情绪,并且能够表达自我。通过情感引导教育的孩子不仅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他们也会愿意与父母沟通,配合父母工作,那应该怎么进行情感引导呢?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是:

  第一:播下种子。就是让孩子提前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

  第二:观察和判断。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及时体察孩子的需要。

  第三:聆听。家长需要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不敷衍,也包括观察他的肢体语言。

  第四: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在情绪不好时,要去接受并回应他的感受。

  第五:同情。当孩子经历消极情绪的时候,要把自己放在他的角度上去思考,而不是轻视他的感受或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

  情感引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练习而变得更加容易,我们应该把情感引导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来与孩子相处。说教不如实操,下面我举个例子,看看情感引导教育是如何引导孩子的。比如,你给小孩报名了游泳训练,但孩子平时都是哭闹死活不肯去,你每次不是用贿赂就是用威胁的手段让他就范,然而孩子每次却仍然哭闹不止,不肯下水练习。用情感引导去尝试一下可能会这样: 在去学游泳的前一天可以跟他说:“我们明天要去学游泳,不用害怕,你在水里很安全,教练和妈妈都会帮助你,慢慢地你会有进步的。” 去之前也要把类似的话再给小孩说一遍。这就是播下种子,让他有心里准备要跟着教练学习游泳。去到要观察孩子的状态,如果察觉到孩子有想要放弃的情绪,要过去跟他说:“是不是累了?那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待会再继续?” 如果孩子说不需要,那就要及时鼓励他:“太棒了,你今天进步很大,你没有放弃而是在坚持。” 鼓励他的同时让他知道他的这种行为叫作坚持。如果孩子表示害怕,不想学了,要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并宽慰他:“妈妈知道你害怕,确实,在水里不如陆地上安全,但我们可以试着去克服恐惧,妈妈和教练都会帮助你的。” 多次说帮助这个词,同时再给予孩子帮助。孩子得到你的理解和帮助会让他感到满足而配合。

  注意,情感引导不是溺爱,不是说孩子不想学了就可以放弃,而是要设定条件和规定,你累了害怕了我们可以休息一会,但待会还是需要继续练习。除了播下种子,观察,理解,同情孩子外,作者认为,父母还需要通过情感引导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大量的情感类词汇,告诉他每种情绪叫做什么。比如,什么叫开心、什么叫生气、什么叫分享、什么叫坚持等等,这样孩子才能变得善于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这有助于加强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与合作。

  情感引导是充满关爱的、人性化的教育方法。无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学生,我相信坚持使用情感引导都能够帮助建立与孩子们的亲密关系,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愿意合作、沟通,自信和有责任感的人。育儿之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每一个小孩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唯有用尊重和充满爱的心去对待才能不辜负他们的到来。

  作者简介:黄莺,女,东莞市长安镇中山小学英语老师。

指导:闫德明

美编:长安融媒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让情感引导教育帮你建立与孩子的亲密关系——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