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不少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很焦虑,得不到帮助和好的方法指导,采用了错误的办法,反而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导致双方都很疲惫,亲子关心也受到影响。其实对孩子来说,成绩好坏固然重要,然而通过正确的学习方式所获得的良好成绩,比拿高分本身要重要得多。因为只有聚焦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效率,推动孩子找出在学习中遇到的困境背后的因果关系,成为一个乐于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者。
《学习的格局》作者黄静洁是一位中西合璧亲子教育专家,书中整理了65个实操性比较强的学习方法和提升技巧,为孩子的学习加油助力。下面,我主要从自己感受最深的“如何让孩子学会主动学习?”、“如何提升孩子的提问能力?”和“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三个方面来说说。
一、如何让孩子学会主动学习?
很多父母都会给孩子制定学习目标,比如:每天读书半小时,听英语30分钟,练琴1小时,运动20分钟……渐渐就会发现孩子常常坚持不下去,没过几天就放弃了。这时父母们会怎么做呢?唠叨他、批评他、搬出各种惩罚措施?比如:不允许看电视、玩电子产品……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目标没有完成,家里倒是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亲子大战。
书中提出:这样的局面很多时候是因为从一开始,父母就走到了孩子的对立面所造成的。父母之所以急着为孩子制定学习目标,是担心孩子内心没有目标;而在孩子看来,家长制定的目标就是来管制和约束自己的。更糟糕的是,那些目标并不是孩子想要的目标。于是,虽然目标做了许多,最后却都变成了纸上谈兵的虚妄摆设。
很多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缺乏目标,关键点在于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没有“自主感、可控感和意义感”。当目标与孩子的兴趣、追求和存在价值无关时,孩子是不会在乎什么学习目标的,因为这个目标不能为自己带来看得见的存在意义。那为人师、为人母的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目标呢?
1
让孩子对学习拥有自主感
班里有几个爱跳舞的女孩子,虽然才三年级,已经是学校模特队、啦啦操队舞蹈队高级班的成员了。这群女孩子早读前、大课间、晚修前甚至午休的时间都在不同的队伍中训练练习,导致作业经常无法按时完成,就算能按时交到我的办公桌上的作业,却是一些质量不高、书写马虎的作业。这个问题让我很头疼,直接停掉她们的专训,让她们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在一个课间时间,我看到几个女孩子聚在一起练习舞蹈,我主动靠近,欣赏完舞蹈后很随意地与她们交谈:“孩子们,最近我每次碰到你们的专训老师们,她们经常向我表扬和提起你们,说你们学习舞蹈认真,动作也记得快。今年学校20周年校庆上,你们都有机会上台表演呢!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女孩子们听了自然特别高兴,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我避开作业的问题,把谈话的焦点放在了定下目标上,同时引导她们去思考学习时间和达到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我告诉女孩们进入了三年级,学业任务重了很多,课后的作业也变多了,如果只顾着跳舞丢了学习,中段考考砸了我们可能就要抽出一部分跳舞的时间来补补课了。如果因为要补作业舞蹈队的训练耽误了,20周年校庆晚会选不上,那怎么办呢?孩子们听了我的问题,开始支支吾吾起来,我知道她们已经开始思考了,于是我没有马上点破她们该做什么,而是把决定留给她们自己去做。之后,这几个女孩子们的作业都能按时完成了,偶尔一两次迟交也会主动找时间补回来,不需要我去催促。
当孩子发现目标是自己的,而不是老师强塞给他的,他就会有意愿为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并修正自己的行为。作为老师的我,在一边多观察、暗使劲,把希望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目标与学生向往的标目关联起来,让学生发出一种自己的事自己做主的自主感,这是孩子执行目标的最大动力基础。
2
让孩子对学习拥有可控感
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需要结合孩子当前的特点和兴趣,让孩子用一个擅长的学习目标,去带动一个自己不擅长的学习目标。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做“最近发展区”,也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就能够到”的高度,让目标的执行变得可以实现。
例如上面提到的几个女孩子,她们擅长的学习目标是舞蹈,我就把目标聚焦在这个兴趣、优点和长处上。学校的20周年校庆晚会还在选拔阶段,登上校庆舞台这个目标作为班主任的我无法掌控,但是年级气质舞台的表演却是由我说了算的。我让她们几个结合各自在舞蹈队中学到的知识,自己编导一支舞蹈,在年级气质舞台中表演。从歌曲选择、队形变化到排练时间都由她们自己去掌控。让她们多多体验完成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感,由此提高她们对完成一件事或一门功课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而这份自信也会增强孩子做其他事时的掌控感。
3
让孩子对学习拥有意义感
意义感是一种特别重要但又经常被忽略的自我驱动因素,如果孩子能从一件事情中找到自我的意义和价值感,那么老师和家长就不需要每天像老和尚敲木鱼般督促孩子们好好学习了。
继续拿班里爱跳舞的几个女孩子为例,她们的目标就是能在20周年校庆的晚会上表演。她们在舞蹈上找到了意义感和价值感,因此哪怕牺牲掉午休和玩耍的时间,她们都心甘情愿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对自己严格要求。
因此,黄静洁老师在书中提出:先呵护孩子的内在感受,给予孩子学习的自主感、可控感和意义感,这样孩子们反而更容易关注家长和老师的建议,接受和感恩家长和老师给予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二、如何提升孩子的提问能力?
孩子们小时候对一切都很好奇。看到鸟儿,会问“为什么小鸟能在天上飞?”;看到花儿,会问“为什么花儿会有这么多颜色?”等等。但是,自从上学后,很多孩子就渐渐地从“十万个为什么”变得不会提问了。当孩子逐渐变得不爱提问时,他可能正在失去主动思考的意愿,进入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一个不会积极解决问题的人。
1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训练孩子的提问能力,必须先从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开始,因为一旦没了好奇心,也就没了提问的欲望。平时,老师和家长也要表现出对周围事物的好奇。
我们班的窗台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多肉植物,课间时间,我总会走到窗台上观察不同多肉植物的形态、颜色等等,跟围在我身边的学生们一起讨论,多问几句“为什么?”和我们可以“怎么做?”,来引导学生们问自己、问别人或在资料阅读中找答案。
阅读课和晚修时,我常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课外书,这是最好的提问场景。最近因为学习了《昆虫备忘录》和《蜜蜂》两篇课文,他们会围绕着昆虫问很多问题,多到我都来不及回答甚至不懂回答。因此,我立刻为班级图书角增添了两套法布尔的《昆虫记》,与学生们一起阅读,一起找出问题的答案。
2
不评价孩子的提问
在欧美的教育评价体系里,他们会把问题分成“薄与厚”。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薄问题”是指那些上网一搜就可以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厚问题”是指那些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学生自己去琢磨、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薄问题”是基础的,用来带领孩子学习并养成提问的习惯。当学生提出的是“薄问题”时,我们不能评判他“无聊”。书中提到了三种高阶提问模式,可以教会我们把孩子们提出的“薄问题”融合到你的问题中去。只要听多了高阶的“厚问题”,孩子也会跟上节奏,逐步提升提问的质量。
虽然不建议批评孩子的低阶问题,但是当孩子提出高阶问题时,我们要马上报以正面而热烈的反馈,让孩子产生愉悦和自豪感,这样他才会努力去想下一个问题。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虽然我们都知道,培养阅读能力对孩子的未来很重要。但目前阻碍孩子阅读习惯养成的对手实在太多了,其中最厉害的要数电子产品了。因此,培养阅读兴趣必须抢在电子产品的前面。只要让孩子抢在电子产品以前先爱上阅读,那么孩子沉迷游戏的可能就会少一些。
1
把读书的兴趣留给孩子
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当前阅读水平的能力区,然后按照孩子的能力来选书。不逼迫孩子读超过他能力范围的书,不强求孩子读他不喜欢的书,只要孩子的阅读兴趣在,他们就会自觉自愿地一直读下去。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教育儿子上,我很注重亲子阅读。因此,我成为了一位爱读童书的妈妈和老师。平时我会关注关于童书的博主,看他们对书本的介绍,寻找适合自己孩子和学生阅读的童书。课室的图书角,是我最花心思的地方,根据自己对学生年龄段的了解和平时多留心观察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每个月我都会与班级家委商量,为学生添置合适的新书。
2
把选书的自由还给孩子
一个孩子选择读什么样的书,反映了他的个性和兴趣。如果老师和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就可以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参与度。有时候孩子可能会违背你的意愿,读一些你认为不够挑战他们的书,例如《爆笑校园》之类的漫画。这时我们可以引入“管理”模式,可以设计一个套餐书单,其中既包括孩子感兴趣的,又有精选的必读书目。
关于选书,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我们可以收集各种书单来给孩子做参考,扩展他的选书视野和阅读广度。哪怕是漫画,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益的漫画也很多呀。我们班级的图书角中就有一套特别受欢迎的漫画《丁丁历险记》,孩子们从一年级看到三年级仍不舍得把它从图书角中“清理”出来。
一个优秀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和各种学习方法的引导。《学习的格局》告诉我们,想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和老师一定要有自身的格局意识,聚焦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
作者简介:陈巧兰,女,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黄静洁著,《学习的格局》,中信出版,2020年3月第一版。